他孑然一身,待人真诚温和;他没车没房,做事勤劳肯干;他一无所有,但却有一颗陪她到老的心。当妻子眼盲的时候,他没有嫌弃,只恨自己无能,用万般行动“弥补”对妻子的愧疚;当妻子行动不便时,他没有厌烦,无数个日日夜夜,愿做妻子的眼和手,为她感知世界;当妻子身体不适时,他没有抱怨,放下一切,竭尽所能为妻子康复默默付出......
温情三十载,他是鱼,她是水,他们相守相依、无怨无悔,面对双眼的漆黑、看不见的世界,他愿做她的眼,分辨白天黑夜,领略四季的变换,执子之手,共度余生......
他就是贺正荣,家住贵州省福泉市金山街道办事处岔河村的深山中,今年64岁,妻子名叫田应芝,今年80岁,双目已经失明。两人结合30年来,尽管年龄相差16岁、尽管没有生儿育女、尽管生活极其清贫,但夫妻俩依然不离不弃、彼此守护、相濡以沫。他们彼此慰藉、相依相偎,誓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动人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贵州福泉:相濡以沫三十载 八旬盲妻六旬汉演绎现代爱情故事
五十新娘三十郎 卿已白发我年壮
1979年,为了生计,贵州省赫章县的贺正荣只身来到当时的福泉县岔河乡投靠亲戚。老贺寄居在亲戚家没几个月,就遇上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老贺属于外来人口,户籍不在当地,划分土地时自然没有他的份。
为了生活,老贺在后山开辟了几亩荒土,种上了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生活也算有了着落。在与其他村民交往的过程中,老贺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田应芝,当时的田应芝中年守寡且膝下无儿无女,老贺十分同情她的悲惨遭遇,想着田应芝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却承担着原本属于男人的担子,看着田应芝在田间地头费尽周折却很难吃上一口饱饭时,老贺便主动为田应芝扛下所有的苦活累活。老贺衣服脏了破了,田应芝也会主动拿去进行清洗和缝补。很快,田应芝被老贺的勤劳和朴实打动,老贺也被田应芝的心灵手巧和温柔体贴所折服,双方都觉得对方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尽管田应芝比老贺大了整整16岁,尽管老贺当时一无所有。最终,两人打破世俗的偏见走到了一起,那一年,老贺34岁,妻子田应芝50岁。
贵州福泉:相濡以沫三十载 八旬盲妻六旬汉演绎现代爱情故事
携手共度三十载 花甲无悔侍耄耋
走进老两口的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物品的摆放很特别,和平常的人家大不一样,房间里面也没有生火,冬天里显得格外的阴冷。老贺告诉我们,由于妻子失明,所有的物品都是特意摆设的,他白天要出门干活,不能随时照看失明的妻子,就把妻子平时需要用的东西放在最挨近床的地方,方便妻子使用。之所以屋里不生火是害怕失明了的妻取暖时掉到火里或是烫伤自己,口袋里装的都是粮食,堆在房间里既能挡住一部分寒风,又方便妻子照看。房间地上没有任何杂物,是害怕妻子走动时被绊倒。
采访中,记者看到桌上有一些空碗,没有汤勺或是筷子,便询问田应芝老人每天吃什么,老人从枕头下摸出了一个用红色塑料袋套装着的大碗,碗里还有没吃完的肉片、蔬菜和米饭。
为什么要把饭碗放在枕头下?记者表示不解。
“他每天出门前,都会把饭菜做好,端给我吃,我吃完后,他会另外盛一点用塑料袋装好后放在枕头下,等我饿的时候吃。”田应芝老人解释说“放在枕头下是怕饭菜被家里养的两只猫给舔了,吃了不干净。米饭硬一点是他担心干活太久一时回不了家,我吃的东西太软不顶饿。”
“您老伴对您好吗?”记者问田应芝。
“好啊,他每天都给我煮肉吃呢!”老人满足地回答。
当天下午,一如往常,老贺干完活,匆忙的回到家中。听到妻子的咳嗽声,他急忙冲进家里,拿出一张手绢给妻子擦掉下巴及身上的口痰,并询问妻子哪里不舒服,当得知妻子是“偷嘴”吃了一个橘子导致的咳嗽后,老贺有些生气地对老伴说:“天气冷,吃橘子容易感冒,以后不许在冷天吃它了!”,处理好妻子身上的口痰,老贺给老伴加热了一瓶八宝粥,用嘴唇试了试粥的温度后,一勺一勺慢慢的递到老伴口中。
“甜不?”
“甜!”
贵州福泉:相濡以沫三十载 八旬盲妻六旬汉演绎现代爱情故事
寒舍厮守苦亦乐 相濡以沫一世情
结婚30年,尽管没有宽敞明亮的房子,夫妻两人却用勤劳的双手营造出一个温暖的家。为了改善生活,夫妻俩先后在家门口开垦了几块地作为菜园子,种下不同的蔬菜,自种自吃。他们还挖了一口鱼塘,喂养了鱼。勤劳的老贺还利用当地植被好的优势,喂养了几箱蜂蜜,蜂蜜收割时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售卖,换取现金购置了一些家用电器,日子虽然清苦,但夫妻俩却感觉很实在,有奔头。
30年来,有着太多属于他们的回忆。
老贺用卖蜂蜜的钱给妻子买了一条棉裤,妻子却一直藏着舍不得穿,不是不冷,而是怕弄脏了!
老贺外出干活要到很晚才收工回家,妻子在没有失明时在家做饭从不提前动一筷,不是不饿,而是爱人未到!
妻子生病住院一个半月,老贺在病床前睡了一个半月,饮食起居全是老贺一人照料,但他从无怨言!
偶尔,夫妻间也会因为一些家庭小事发生口角,面对妻子的唠叨,老贺从来不对妻子发火,他发泄怒气的方式都是在放牛时对着畜生大骂一通,心情舒缓后回到家里又是一副笑脸。近几年来,妻子觉得老贺脾气变大了,特别是对她说话声音很大,妻子怀疑老贺对她有看法。老贺和我们解释说,妻子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小声说话她听不见,所以说话的声音就大了些。
“现在您的眼睛看不见了,您怕不怕他不照顾您了?”记者问妻子田应芝。“他不会的,他舍不得我!”老人坚定地说。
“您想过放弃或离开你的妻子吗?”面对记者的询问,朴实的老贺说,“一时口角一世情,少时夫妻老来伴,以前年轻的时候她都没有嫌弃我这个外乡人,现在老了怎么会放着她不管呢?假如我真离开她了,她现在这种情况是真的没有着落了!再说这么多年都走过来了,我们在感情上是彼此依赖的,离开了她,我还能去哪里?还真舍不得”。
每天,六旬的丈夫外出干活,八旬的盲妻都会拄着拐杖倚靠在门边,在黑暗中听着丈夫远去的声音,直到声音消失在连绵的山间。每天,八旬盲妻都会估摸着丈夫回来的时间摸索着坐在家的门口或出门来,静静地等待着丈夫归来。
据了解,当地政府曾多次动员夫妻俩搬离深山,住进敬老院,但都被夫妻俩拒绝了,他们都舍不得离开这个共同守望厮守了30年的家。考虑到老人们的故土情结,当地政府正在附近村子里给他们建造安身之所,让老两口搬出深山,安度晚年。
贵州福泉:相濡以沫三十载 八旬盲妻六旬汉演绎现代爱情故事
发如雪 眼迷茫 齿光光 又何妨
采访中,记者问老贺,这么多年来你精心照顾着老伴,自己就没有过什么病痛吗?老贺坦诚地说:“有啊!这几年胃有时候疼得难受,或者有一些伤风感冒都是自己硬扛着,我不敢和妻子说,主要是害怕她担心,对她的身体不好!”老贺在病痛的时候想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妻子。
老贺今年已经六十多了,身体早已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康健,除了勉强挺直的腰身外,他的头发、胡须都已经变成了银白色。妻子今年也已经八十岁了,原本那张红润的脸变得宛如槐树皮一般褶皱,岁月更似一把锉刀,生生磨掉了她的牙齿。然而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他们依然相依相偎、相互慰藉、相互取暖,在深山里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六年前,老伴田应芝的眼睛逐渐变得模糊,老贺刚毅的面孔在她眼中不再是那么清晰了,直到三年前的一天,老贺的身影彻底消失在老伴那双黯淡无神的眼中。对于妻子的失明,完全出乎老贺的意料,最初,他完全不相信这是事实,不断地寻医问药,直到现在,老贺依然没有放弃对老伴的治疗,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老伴有一天能好起来,重见光明,让她的生活变得方便一些。老贺说,假如老伴真的再也看不见这个世界了,他愿意一直充当她的眼睛,给她讲山里的花开花谢,山外的繁华喧嚣,和她一起分享村头邻里的趣事,为她做饭、洗脸、收拾家务……
平时,老贺外出,盲妻也总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把老贺的衣服放在大盆里,细心地给丈夫清洗衣物,等到丈夫回来再拿去涮一道清水,虽然能做的事不多,但她总是做得一丝不苟。
“这辈子最感激她的是给我洗了30年的衣服!”老贺动情地对记者说。
尽管家里家外的活大都由老贺一个人承担,但老贺从未抱怨过一句,从未说过一次“苦”,再苦再累都压不弯这个铁汉子的脊梁,因为他明白,这是一个丈夫的责任与担当,他明白,谁才是他生命中最值得付出的人。
在老贺给老伴洗脚预防感冒时,记者问他们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走到了今天,他们都说出了一个字:爱!是爱!
阿尔山市于2018年1月6日举办2017中国·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开幕式
郑州中建地产公司领导知道后都非常关注念念的情况,启动了公司救助紧急预案。
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年夜饭……这些传统民俗串起了在中国拥有4000余年历史的节日——春节,它至今依然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国人的情感、传统、审美与文化渊源。
屋外寒风凛冽,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却温暖如家,会议室桌上一杯杯热腾腾的绿茶,让美国河南同乡会的七位代表宾至如归。12月27日,纽约总领馆为美国河南同乡会举行授旗仪式,肯定同乡会这一年来的发展,仪式隆重而神圣。
那是一个湿热的季节,我们告别北方的莽翠、南国的烟雨,踏上了进京的列车……当最后一声汽笛划破黎明、穿过朦胧的雨雾时,我们来到了石鹰头下。第一眼看到群山环抱、风光旖旎的军事校园,我犹如酣梦初醒,霎时迸发出难以掩饰的欣慰和自豪;
12月23日上午9时,河南赛思口腔医院十家连锁社区诊所正式开业。开业典礼在郑州市金水区
12月23日上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联合大唐电信主办,重庆市体育局、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天天电竞共同承办的2017全国移动电竞大赛总决赛(简称CMEG2017)在重庆忠县火热开赛。
12月22日,千余名“钢铁侠”赶到郑州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共谋新方向,踏上新征程。
“热乎的饺子来了,大家快来领啦!”在寒风凛冽的街头,环卫工们端着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热闹欢欣,原来是未来路街道办事处为辖区市容协管人员和环卫工送冬至饺子来了!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10月9日,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之际,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乌兰牧骑的成长和进步。让所有人感到惊喜和振奋的是,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汉语译为红色文化工作队。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诞生,创建初期只有9名队员。队员们携带马头琴、四胡等寥寥几件乐器,乘坐两辆勒勒车到各个嘎查演出。当时的口号是,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
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在冬至即将来临之际,大石桥街道办事处心系辖区贫困家庭,开展一系列寒冬送温暖活动,让一缕缕的阳光照耀困境家庭,帮助他们度过寒冬。
2017年12月26日,第三届河南旅游财富论坛将在洛阳凤翔温泉举办。河南旅游财富论坛是河南百余家知名旅游企业发起的旅游行业交流平台,是促进河南旅游发展、沟通投融资、谋划发展的年度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