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李梦娇 通讯员 王军玲)仲夏时节黄昏时分,走进荥阳市王村镇24个行政村的文化广场或文化活动室内,总能看到村民们翩翩起舞的身影,或听到一曲曲耳熟能详的红色爱国歌曲在传唱。
广场舞队员们在村文化广场进行练习
“今年年初,经过考核,我被任命为村里新的专职文化管理员,每天晚上组织广场舞爱好者聚到村小广场上,大家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跳跳舞,身体也健康了,心情也更舒畅了。”王村镇梁庄村文化管理员禹福荣介绍,在村委的支持下,4月份又给她们添置了移动音箱、麦克风、折扇等活动道具,现在他们的广场舞队伍越来越壮大,队员们参与活动热情也更高了。
“我们计划每月学3套新的广场舞,争取在动作表演和队形编排上向更专业化发展。”禹福荣说。
在王村镇木楼村文化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有近百名广场舞队员随着激昂的音乐舞动,动感十足的表演更是吸引了过往行人驻足观看。
据木楼村里文化管理员邓培君介绍,过去村里只有1支40人的舞龙队伍,只在逢年过节进行排练和表演,日常文化活动单一。近两年,在村委的支持下,村里通过聘请老师进行专业学习,不断添置文艺活动器材,先后成立了40人的女子盘鼓队、15人的戏曲队和60人的广场舞队。
戏迷们进行戏曲练习
“每天晚上7时,广场舞队员们准时在村文化广场进行练习,参加活动群众已从最初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群众跳舞的热情很高,有时逢上下雨,大家就把音响搬到戏台上,在戏台上面跳。”邓培君说,现在一年四季村里都有不同文艺队伍在排练,群众晚上文化活动丰富了,聚在一起打麻将、说家长里短的少了,优秀的文化活动已经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
近年来,王村镇坚持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转变,改变过去“文艺队伍来了笑哈哈,文艺队伍走了睁眼瞎”的局面,各村先后建立村级文艺人才库,成立了文艺队。通过用龙头文化活动做引领,形成“龙头摇起来,龙尾摆起来”的局面,把先进文化的种子播种进群众心里。
王村镇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的“欢乐乡村”农民戏曲大赛以及“草根大舞台”、村晚和元宵节群众文艺汇演等活动,让群众成为了舞台的主角,通过举办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激发乡土文化内生动力。
据了解,王村镇曾是荥阳市乡镇里远近闻名的“戏窝”,现在全镇9个行政村都成立有自己的农民戏曲队伍,司村的“美丽乡村大舞台”、洼子村的“戏曲大舞台”、留村的“群众文艺大舞台”和西大村的“农民文化大舞台”等活动都已形成常态化,每天晚上,村民们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排练戏剧和歌曲,好不热闹。
王村镇留村村文化管理员陈金中自编顺口溜说:“喜逢今天是周六,歌迷回村展歌喉;脚踏文艺小舞台,高歌祖国真优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但点亮了乡村文明之灯,更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响了乡村振兴之歌。
(荥阳政务新闻热线:15890037786 投稿邮箱:472061029@qq.com)
每天清晨, 82岁的燕武长都会在村史馆前转悠,或散步、或聊天、或和孙子逗乐……可在几年前,像这种田园生活他想都不敢想,村子里的变化,让这位老汉有点“懵懂”,这还是祖辈居住的村庄吗?简直像是世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7月15日晚,由巩义市站街镇党委政府、巩义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驻家河村、寺沟村、黑叶沟村承办的“祖国颂”站街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暨“摘星夺旗创三宜”子美大舞台文艺展演首场演出,在杜甫故里景区精彩上演。
6月11日晚,来自荥阳市刘河镇窝张村、分水岭村、王河村、石庄村的百余名广场舞爱好者来到石庄村文化广场,用歌舞丰富村民们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如今农村生活的富足殷实。
为进一步开阔乡村文化人才视野,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4月16~18日,新密市岳村镇人民政府在桥沟村文化广场隆重举办2019年新密市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广场舞)项目培训活动,来自全镇各个村100多名学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