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 · 登封 · 上街 > 正文

荥阳“小人物”借势乡村振兴谋划“大作为”

2019-04-26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讯(记者 李梦娇 通讯员 郑燎原)父亲腿部伤残,母亲智力残疾,家中还有一小弟,家住荥阳市乔楼镇陈沟村的徐宏克,在亲朋和家乡父老的帮助下,用10多年时间打了一场成功的“翻身仗”。如今,他又“张弓拉箭”,准备借势乡村振兴,带领家乡父老共奔小康……

工作中的徐宏克(

“徐宏克是个好孩子,从小家境就不好,父亲腿脚不便,母亲又存在智力障碍,连对我们农村人来说最简单的鸡蛋汤都不会打……”说起徐宏克,已70岁的陈沟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定感慨颇多,那时候村里人有啥不穿的、不用的衣物都会给他们送去,偶尔去帮忙干点杂活。

“可能那时候徐宏克就把乡亲们的好意记在了心里,他独自创业后,心里还一直记挂着乡亲们,只要知道了谁家有困难,他就积极帮助,说是要钱给钱、要力出力也不夸张。特别是近两年,又是送米送面,又是提供工作岗位,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儿。”陈永定说。

徐宏克参加陈沟村工作会议

“他的公司有近一半人都是乔楼的,今年50岁的老宋就在他的公司,老宋他之前在郑州做泥瓦匠,但年龄大了腿脚也不方便,徐宏克就安排他到公司做保管员,平时就看仓库,发货了点点数,一个月4000元左右的工资。”陈永定说,现在徐宏克还是陈沟村党支部委员、民调员,他为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曾连续15天来回两家进行劝导,如今两家相处融洽。

徐宏克,37岁,2001年从学校毕业的他到安阳打工,虽说工资不低还稳定,但他一心想着能回报乡邻,“仅靠工资,我能做的太少了。”徐宏克说。

2005年,徐宏克毅然辞去工作回到荥阳,和亲戚合伙开始创业,并于2006年成立荥阳众邦物资有限公司,做钢材生意。2008年,合伙人退出,他开始单干。“那时候既没资金,也没人脉,多亏了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贷了一部分款,又从亲戚朋友那儿借了点。”徐宏克介绍,到2012年最后一笔借款才还完。

徐宏克与其他村干部探讨陈沟村的发展

“刚开始创业,乡亲们都很帮忙,虽然工资不高,但他们早上基本上7点就来了,晚上都是到天黑了才走。”徐宏克说,正是乡邻的帮助和支持才有了他的今天,能够帮上乡亲们,他很开心。

2018年,在荥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陈沟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主干道已全部修通,下一步,还将为村内道路架设路灯,并建设村民活动小戏台,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的陈沟村正在向阳生长,路通了,也就通了经济,我正在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老党员们学习村务、了解村情,希望能够借势乡村振兴,依托政府政策,结合自身实力,找到适合陈沟村发展的创收项目,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徐宏克说。

对于徐宏克的想法,陈永定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他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谋划乡村振兴,环境美、产业兴、群众富的新陈沟也是群众所期盼的。”

(荥阳政务新闻热线:15890037786 投稿邮箱:472061029@qq.com)


文章关键词:乡村振兴,创业 责编:杨文丽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小花点燃致富梦,创业青年靓乡村

    当今社会,许多大学毕业的青年面对城市的诱惑都选择到大城市发展,而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之后,又有越来越多人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回乡创业,完成致富梦想,带动村子发展,鲁庄镇桑家沟村的张亚朋和杨恩龙就是其中两位。

时政要闻

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河南政法系统公布 40项爱民服务承诺 河南公布40项爱民服务承诺

专题

弘扬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扶贫 弘扬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扶贫

地市风采

视点中国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