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李梦娇 通讯员 王芳 王春亮)12月8日,由荥阳市妇联、荥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荥阳市新媒体之家主办,荥阳亲子联盟承办的【荥阳娃知荥阳】公益活动第十一季走近高村乡《秦家大院》。通过文化志愿者海儿的介绍,亲子家庭深刻感受豫商文化和中原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特别是秦氏宗约和祖训给家长和孩子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秦氏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族繁荣兴旺前后达150多年的秘诀靠的就是优秀的家风祖训,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下午2时30分,40多名亲子联盟的孩子们首先来到秦氏家庙。家庙建于清乾隆年间,在民国期间曾经作过小学,后来还曾经作过油坊村农会、政府办公地、油坊村小学、油坊村棉花食品加工厂和酒厂等,自20世纪90年代起又恢复为秦氏家庙。2009年6月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秦氏家庙为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碑立在正门左侧。
海儿给娃娃及家长们介绍秦氏家庙和其他家庙的不同之处
在活动现场,海儿给孩子及家长们介绍,秦氏家庙和其他家庙不同,从建筑模式上看,完全是住宅的样式。秦氏家庙为什么和住宅相同,这里面还有个故事,这个家庙原来就是住宅,主人也姓秦,后来出了一个“败家子”,很小时就有了败家的“本领”,喜欢听摔碟子和撕纸的声音,听不到就哭闹。长大后吃喝嫖赌,无所不做,还经常站到自己的房顶上,用剪子剪金箔,然后撒到空中,这就是当地流传很广的“放金蝴蝶”的故事。在这个“败家子孙”的折腾下,这户人家很快败落下来,把住宅卖给了村里,做了秦氏家庙。
油坊村明清故居的主人基本上都姓秦,来自于山东郓城,据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山东举人秦景瑗到当时的河阴县(现荥阳境内)任教谕,落户到现在的油坊村,整个村庄都是秦家的地盘,繁衍出了整个村庄的秦姓。
海儿给孩子们解读什么是家庙,什么是家谱,什么是祖先牌位
走近秦氏家庙,志愿者海儿给孩子们解读什么是家庙,什么是家谱,什么是祖先牌位。介绍到荥阳油坊秦氏家族是大明洪武年间,山东举人秦景瑗来到(荥阳)河阴任教谕,在当时他德高望重颇受民众爱戴,离任时当地百姓百般挽留,最终定居在了油坊村置田兴业。后继之辈在村中创建祠庙尊秦景瑗为始祖,族人中有个叫秦川的是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他是朱元璋五子周定王的女婿,为秦氏富甲一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家庙二进院内就是主楼,主楼面阔五间高三层,底层门额镶嵌青石,书刻“内省斋”,外墙壁上镶嵌青石楹联:“居家宜和效张公多书忍字 处事莫刻法司马厚积阴功”。教育后人要要谨记“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多效仿唐朝的张功艺,以忍字当头,虽五代同堂,一百多口人家,却能把家庭琐事处理得极好。为人处事不刻薄寡义,要学习北宋的司马光,时时处处行善而不为人知,广积阴德以换取后世子孙的命运昌旺。由此可以看出,秦氏先祖修身养性,怀义去利的优秀家风。
海儿给家长和孩子们讲解“豫商”家族的兴衰成败
随后,亲子联盟的孩子和家长们来到了秦家大院,秦家大院见证了一个“豫商”家族的兴衰成败,为了解和印证“康雍乾”时期的社会情况提供了一份最生动、最真实的画卷,是研究当时北方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具有无法估量的抢救和保存价值,被评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孩子和家长们听完海儿讲的故事后,知道当时秦姓家族生意遍及全国各地,尤其是河南到北京,沿线都有秦姓人家的商铺,家族繁荣兴旺前后达150多年。这些跟秦氏的家风家训是分不开的。
下午4时许活动结束,海儿与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到村中央的毛主席塑像前,高唱国歌和共产主义接班人。在嘹亮的歌声中,【荥阳娃知荥阳】公益活动第十一季走近《秦家大院》活动结束。
荥阳市妇联主席赵爱敏介绍,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荥阳娃知荥阳】第十一季走近秦家大院,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聆听了秦氏家训,都感受到了家庭既要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
(荥阳政务新闻热线:15890037786 投稿邮箱:4720610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