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刘少利 )为庆祝建国70周年,由登封窑陶瓷博物馆、河南省钟繇书画院联合举办的“古瓷探源 嵩山采风”活动,9月30日在国家级非遗—登封窑传承保护基地开幕。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河南省钟繇书画院院长钟天钊、副院长王长水、郑州市美协副主席田占峰、郑州市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陈濂波、登封市美协理事李建超、钟繇书画院的艺术家们、登封管弦乐协会副会长胡钰莹、禅修导师姚松涛、康辉旅行社经理黑桃玲、社会各界朋友共同出席了开幕式。
与会人员参观登封窑展览大厅
上午十点,登封窑水墨瓷艺术馆,在登封管弦乐协会副会长胡钰莹演奏的古筝曲目“我和我的祖国”中拉开帷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致开幕词。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与媒体朋友,在李景洲老师带领下参观了登封窑复兴基地。
登封窑传承人李景洲(右)介绍登封窑的发展历史
登封窑坐落嵩山脚下,八千年薪火未熄,堪称“中国陶瓷活化石”;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的的历史名窑,被誉为“中原民间第一窑”;登封窑是以装饰著称的窑口,囊括了唐宋时期所有的陶瓷装饰技法和装饰题材,被专家誉为“陶瓷装饰集大成”。2006年以李景洲为首的登封窑人在园艺场建立复兴基地,开始对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的恢复和挖掘,至2008年底,以“珍珠地划花”为代表的登封窑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基本恢复到位,同年在北京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被誉为“同类品种的最高水平”。登封窑在恢复传承的同时,注重开发创新,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结合当代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于2016年获得“陶制麦饭石”;2019年获得“水墨瓷”国家发明专利以及十余项外观设计专利等,至此在李景洲老师带领下,失传千年的登封窑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登封窑艺术论坛活动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登封窑艺术论坛,大家品茶论道,就“登封窑”的历史地位、装饰效果、艺术审美、工艺特点等方面纷纷发表意见,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李景洲介绍了登封窑的历史概况,并详细介绍了登封前庄遗址。
据介绍,登封前庄遗址是传说中的“神前窑”(古代中原陶瓷烧造圣地),是和“曲河窑遗址”齐名的又一中原陶瓷遗址明珠。考古泰斗宿白先生主持挖掘“白沙宋墓”时,发现该遗址并给与很高评价;陶瓷收藏吉尼斯世界纪录安庭瑞老师走遍省内330余处遗址,得出该窑口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为丰富的陶瓷遗址群”,并为之专门发表论文“中原民间第一窑”,众多中外陶瓷名家在了解了“神前窑”后,都对其不惜溢美之词。
与会画家现场水墨瓷创作
采访中,李景洲告诉记者,“铁锈水墨”是2019年登封窑的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5 1 1008048.8),是在北方传统“白地黑花”瓷的基础上,进行的陶瓷装饰创新。它选用登封窑特定矿物原料,结合传统水墨的表现技法——墨分五彩,采用特定的传统烧造工艺而完成的。这种创新的特点是综合利用登封窑传统的装饰元素、独特的陶瓷材料、独有的制作工艺与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充分结合,表现出传统水墨画的诗情画意,使画面更含蓄、更有味道、更有文人气息。简而言之,也就是把陶瓷的制作、烧造工艺与绘画技法高度统一,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陶瓷装饰艺术形式,使传统“白地黑花”陶瓷装饰更完美、更富有诗意。
据了解,2014年“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到2018年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再到“陶制麦饭石”和“铁锈水墨”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登封窑在传承保护、开发创新等实践中,也取得了些许成绩,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们举办此次活动,为了展示中原地区深厚的陶瓷文化、高雅的书画艺术,体验优秀非遗技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用陶瓷语言、书画语言烹饪一道文化盛宴,作为十一期间献给党、献给国家、献给社会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