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留言板 > 正文

提升农民健康素养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9-09-23  来源:映象网

农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其健康的人力资源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走好乡村振兴“七条道路”(即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的力量源泉。国内外研究表明,健康素养不仅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农民健康素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探讨促进农民健康水平的路径,是推进乡村“五大(产业、人才、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的重要环节。

一、农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

农民健康素养是指农民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理解和采纳各种与健康有关的信息,并利用所获取的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和行为决定,以促进自身健康程度的过程。农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具体表现在:

首先,农民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是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20年,必须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也必须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得到解决。也就是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从数据统计来看,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占据首位的致贫因素,连年保持在40%以上。也就是说,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解决,将有近半数贫困人口不能按期脱贫,或者即使脱了贫又极可能会再次返贫。健康素养研究表明,健康素养水平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都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作用。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农民患病的可能性就会越低,患病者的疾病恢复效果也更好。因此,通过提升贫困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可以大幅度降低因病致贫和返贫的人口数量,从而为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农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六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坚持全面振兴的原则。健康素养作为人的基本素养,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健康素养水平不仅表现为拥有一定程度的健康知识,具备健康生活方式,还表现在能够意识到健康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密切联系,进而采取行为增强这些因素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缓解消极影响。因此,农民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乡村振兴的持久内驱力也就越强。

再次,农民健康素养水平是避免乡村衰落“现代化窠臼”的重要条件。乡村衰落是个世界性难题。无论从发达国家近100年还发展中国家近30年的发展历史来看,乡村衰落都是伴随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主要表现包括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乡村人口急剧减少、城市的贫民窟规模日趋扩大等。乡村衰落似乎是现代化的必然代价。而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对这种“现代化窠臼”的积极响应,有望为世界的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样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促进农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农民建设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和能力也将得到提高,进而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奠定基础。

二、农民健康素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鉴于农民健康素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作用,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广大农民群体的健康素养,将农民健康素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第一,促进农民健康素养提升有助于破解乡村治理困境。从全世界乡村演变的规律来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自然资源条件恶化、公共服务短缺等治理困境。其实质在于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社会结构深刻转型背景下,农民集体行动能力的全面衰落。为破解我国乡村发展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力求在自治的基础上结合法治的规范与德治的强化,建设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康为人人所关注,通过促进农民健康素养提升,养成饮食、作息、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随着健康素养的提升,自治意识、法制意识和道德素养也将不断提高,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可以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向。

第二,促进农民健康素养有助于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说,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让农民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更要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但是,在一些地区,部分农民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特别是由于传统陈旧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缺乏良性引导,导致农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意愿普遍差强人意。健康是人人所需,提升自身健康也是人人所愿。通过健康素养促进,一则可以直接提高农民身体健康状况,二则通过健康积极心态培养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唤醒农民对自身主人翁身份的意识,从而撬动乡村振兴最为需要的自我组织潜能。

第三,促进农民居民健康素养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十九大指出要让“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行不悖”,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确保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因此,如何促进城市与乡村在人口流动、资源开发、公共政策、环境共享等方面形成双向互动、互为依存的态势,是新时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健康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也是城乡居民的共同需求,以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促进为抓手,让城乡居民有互动的话题,探讨健康长寿之道,进而建立和健全城乡之间相互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城市与农村命运共同体”的创新路径。

三、农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路径

我国农民健康素养总体仍处于极低水平,且提升速度缓慢,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制约因素。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促进农民健康素养提升:

第一,强化健康优先理念,建立以促进农民健康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思想。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长期遵从的是“疾病医学”模式,即以病人和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治疗及预防等。这种模式具有极大局限性,忽视了人体自身对于疾病和健康的责任与作用。因此,需要向“健康医学”模式进行转变,即以正常人及其健康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的状态、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方法等。2016年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已经明确提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部门要尽快完成这种医学模式转变,建立以促进农民健康为核心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思想。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健康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应该通过农民自身行动,而不是过于依赖药物、手术等外在的医疗手段,从而实现充分发挥农民个人能动性,自主地学习和掌握维护提升“健康力”的方法,来提升健康水平。

第二,自上而下建立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组织机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 HiAP)”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项以改善居民健康状态和实现健康公平为首要目标的公共政策策略。这种策略要求系统地考虑诸多种公共部门所制定的政策可能带来的健康方面的后果,并通过寻求部门间通力协作,避免公共政策可能对居民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落实HiAP首先在于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如中央层面的组织领导组织机构由新成立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牵头,制定全国性的HiAP政策,建立相应的实施程序、监督与评价机制。各地区则根据相关的政策议程和国家层面的规范框架来启动各自的实施策略,特别是卫生健康部门,应有效宣传和传播健康优先的政策,营造跨部门合作的舆论氛围,积极争取在本地区农村率先落实HiAP工作模式。

第三,整合现有健康促进项目,形成农民健康素养促进合力。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居民健康促进方面的项目包括卫生城市(镇)创建、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慢性病防控综合示范区建设等,这些行动虽然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基本上都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工作,缺少其他部门的参与,各地的行动效果也大小不一。随着“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落实,应该对这些项目进行重新整合,明确主导部门和参与部门,强化结果导向和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素养促进运动的良好氛围。

第四,提高农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能力。监测能力的提高和监测质量的提升,是真实反映农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和实施有效科学的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的基础性工作。我国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始于2008年,迄今已进行6次,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监测点,具有了连续监测的能力,对于制定各级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数据的发布及时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对农民的监测也有待加强。今后应通过稳定监测队伍、按时实施调查、及时公布监测结果等措施提高农民健康素养监测能力,为制定农民健康素养促进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中央为乡村振兴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路径:2020年前为打基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达成乡村振兴总目标。为实现这一宏大战略目标,应以农民健康素养促进为抓手,使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有保障,也更可持续。

作者:

苏武江,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祁晓霞,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刘激扬,河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文章关键词:农民,健康素养,乡村振兴 责编:杨文丽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时政要闻

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河南政法系统公布 40项爱民服务承诺 河南公布40项爱民服务承诺

专题

弘扬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扶贫 弘扬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扶贫

地市风采

视点中国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