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3月,在春风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兰考坝头乡张庄警务室,殷殷嘱托广大公安民警:恪尽职守、热情服务,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多做贡献。
五年后的3月,部分地方公安机关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公安派出所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与会代表问道中原,对河南“一村(格)一警”基层警务新模式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焕发出的无限生机表示肯定和赞许。
五年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等领导先后莅临河南,对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中原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陈润儿,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喻红秋等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公安工作,多次深入公安机关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一村(格)一警”工作连续4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政府将“一村(格)一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总体规划。
五年来,河南省公安厅党委接续奋斗,坚持“脚板+科技”,把专门工作、群众工作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持续深化以社区民警为主体、社区辅警为补充、社区警务全覆盖的“一村(格)一警”工作,主动融入、积极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夯实夯牢执政根基。
目前,全省建成标准化警务室7806个、警务工作站3.9万余个,配备社区民警9834名、专职辅警4.5万名。近年来,全省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万起,2018年,全省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0.8%,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36.8%。“一村(格)一警”发挥了最基础的防线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河南公安创新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歇。“3+3”模式,为社区警务松绑减负提质增效 ,“一村(格)一警+”理念,推动全省公安机关“一村(格)一警”持续升级……如今,在16万平方公里的中原大地上,在恢弘生动徐徐展开的改革画卷上,新亮点、新作为闪耀着熠熠光辉,照亮一亿中原父老的平安和谐路。
治安防范、化解矛盾、采集信息……在楼宇间穿梭的社区民警,时时刻刻捍卫着社区的平安和谐。
共话辖区平安,宣传法律政策,提供贴心服务……在田间巷陌行走的包村民警,尽心尽力守护着乡村的宁静。
从城市到农村,从小区到农家,社区民警的身影无处不在,让大家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无比的安心、安全。这一切源自河南公安打造“一村(格)一警”升级版,加出来的平安建设“铜墙铁壁”。
“3+3”模式,为社区警务松绑减负提质增效
5月10日下午,商丘市公安局召开选派机关民警下基层动员会,从市局机关选派50名民警、50名辅警下基层任社区民警、辅警。据悉,从今年开始,该局每年都要选派一批民警、辅警下基层,目前,已向基层充实民警、辅警1500余人。
商丘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围绕“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工作目标,高质量推进“一村(格)一警”战略,在原来社区警务“脚板+科技”基础上,实施“3+3”模式,即:“脚板+科技、机关+基层、公安+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警务工作模式,不仅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难题,还为社区民警松绑减压减负,助推社区警务高质量发展。该局还出台了科学评价机制、联系督导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社会联动机制等,科学推进“一村(格)一警”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安机关的发现力、防控力、处置力、打击力、战斗力。
6月1日起,南阳市公安局启动为期4个月的“走村(社区)入户进店访企”专项行动,13000余名民警辅警下沉基层,以“一村(格)一警”为载体,分包村组、社区,全面开展走访、澄底、录入、化解、管控等工作,查风险、消隐患、解民忧、护民安,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群众自防能力。既强化为民服务,以诚心、细心、责任心服务群众,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又锤炼队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过去,我们各自为战,很多信息发挥不了作用。”新密市公安局社区民警刘志远表示,“现在,依托‘一村(格)一警’警务智能平台和警务通等移动终端,把已经采集的各种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大数据研判,找准发案特点和治安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防范,在预测预警预防、矛盾调解化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阳市公安局以“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精细化服务、社会化监督”为内容,破解社区管理力量分散、多头管理、手段落后等难题。
“脚板+科技”,是省公安厅立足河南实际提出的顶层设计,既解放了基层警力,又为“一村(格)一警”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实现了“信息精细推送、要素智能采集、任务精准派单、隐患动态清零、档案自动生成、考核实时完成”,着力提升基础防控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实现“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一村(格)一警”工作效能。
“一村(格)一警+党建”,疏通社会治理末梢神经
7月5日,是范县公安局“一村(格)一警+党建”活动日,全县选派的228名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的社区民警,都早早准备好,相继深入村庄社区等基层组织,实施法治宣传、平安创建、矛盾调处等基层治理各项举措。
今年2月,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省民政厅联合发文,全面推行驻村(社区)民警(辅警)在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委会兼职制度,充分发挥兼职后的驻村(社区)民警(辅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实现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与“一村(格)一警”工作有机融合,形成加强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工作合力和长效机制。
一村(格)一警+基层党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警务,探索警力融入基层党组织,为基层治理夯基立柱,促进基层治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夯实了基层治理“压舱石”。
鹿邑县赵村乡刘楼村是县委组织部确定的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为更好开展工作,赵村派出所指派家就在刘楼村的党员辅警王焕新担任该村驻村民警,并兼任支部副书记。王焕新到任后,积极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针对村治安状况混乱、卫生环境差、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等问题,从规范党内生活和健全制度入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领村干部积极开展生活环境综合治理,组建义务巡逻队开展夜间巡逻,协调建设村级监控平台,短时间内使行政村“两委”班子工作水平明显提高,被群众自发选举为村委主任。2018年年底该行政村被县政法委首次评为“治安模范村”。
鹿邑县在保持原有“一村(格)一警”警力不缩减的同时,创新开展“百警驻百村”活动,再组织100名优秀党员民警进驻先期筛选的100个重点村(治安乱点村、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兼任行政村党支部副书记,打造“一村(格)一警”升级版,着力破解制约基层社会治安问题的重症顽疾。
活动开展以来,100个重点村的违法、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86%,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39%,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23起,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90%以上。
新蔡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社区民警指导作用,有效整合退伍军人、老党员、社会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建立366个治保会,配备治保人员1098人,建立专职巡逻队26个,兼职巡逻队421个,织密了巡逻防范、案件线索排查、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稳控、安全教育等网络,提升了群防群治能力。
“现在,我们做到了对辖区内每一个治安要素底数清、情况明,实现常量动态监管、增量有效管控、变量及时预警。”临颍县公安局皇帝庙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晓磐告诉记者。河南公安服务群众、打防犯罪、维护稳定的最后一公里通道,在“一村(格)一警”模式的丰富发展中全面贯通。
“一村(格)一警+扫黑除恶”,谋求乡村振兴最大公约数
“我们村以前是“801涉黑”团伙制假烟所在的治安混乱的行政村,驻村民警赵小阳进村任职‘两委’后,组织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知识、开展巡逻守护、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村里治安状况实现了由乱到治,还实现了脱贫致富。”面对纷至沓来的参观学习对象,漯河市召陵区前油李村村委成员欣喜地说,发生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如火如荼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一村(格)一警”机制的良性运转给前油李村带来了新生。
如今,在前油李村,乡风文明,村民团结,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喜人景象。这是漯河市公安局深入推行 “一村(格)一警+扫黑除恶”工作深度融合典型做法的一个缩影。
漯河市公安局以“一村一警”为依托,绘制 “一村(格) 一警” 同心圆,将“一村一警”工作融入扫黑除恶“打管建”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扫黑除恶舆论宣传,助力专项斗争向纵深开展。驻村民警积极协助基层派出所和村组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发动、入户走访、线索摸排等工作,提升“一村(格)一警”工作实效,统筹推进“扫黑除恶”、“平安守护”、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等工作,充分开展扫黑除恶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寨活动,夯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群众基础,带动了多项重点工作提档升级。
目前,漯河市治安、刑事案件明显下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漯河公安局打防犯罪、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最后一公里”通道,在“一村(格)一警+扫黑除恶”工作深度融合中全面贯通,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有力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河南公安用五年的探索和实践给出了答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努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月10日的全国公安机关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推进会上,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写给基层民警的信和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的讲话是动员令,更是方向标,河南公安“一村(格)一警”之路必将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