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 正文

教育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河南理工大学谱写新时代精准扶贫新答卷

2018-11-07  来源:映象网

把握时间节点,一件接着一件做,一年接着一年干,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时间坐标中,以实干担当谱写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精准扶贫新答卷。——题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日前,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邹友峰在该校对口扶贫帮扶点——焦作市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南朱营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贯彻精准方略,压实攻坚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目标。”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严格对照《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河南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积极发挥高校优势,科学统筹内外资源,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工作目标,夯实精准基础,对扶贫单位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理想成效。

提升政治站位 “扛起”攻坚责任

“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政治战争。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扛起’攻坚重担,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脱贫攻坚实绩。”邹友峰的话语掷地有声,“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层层抓落实、件件抓成效,书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攻坚脱贫工作壮丽乐章。”

近年来的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哪里有强烈的责任担当,哪里就有生动的脱贫实绩。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建强组织服务脱贫、健全制度保障脱贫、汇聚人才支撑脱贫,责任的堤坝越筑越实,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一是注重领导示范。全国、全省脱贫攻坚会议后,学校党委通过专题学习、召开常委会等方式,深入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和全省教育脱贫决策部署,对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校党委书记邹友峰带头示范,带领班子成员及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学校博爱县南朱营村、淅川县等帮扶点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帮助驻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有力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凝聚责任共识。学校党委将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作为凝聚全校扶贫资源的重要抓手,通过校园网、电子屏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让广大师生了解扶贫、理解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共识,为脱贫攻坚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是完善责任体系。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工作机制,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和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学校与淅川县、孟津县、范县、博爱县南朱营村等地的帮扶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整合帮扶力量,靠实帮扶责任,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有效的责任体系,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推动精准扶贫事业不断结出新硕果。

开展专项治理 “严抓”扶贫作风

“越是艰难的工作,越需要踏实的作风。要把抓好脱贫攻坚作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任务,端正指导思想,‘严抓’扶贫作风,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搞好脱贫攻坚工作。”邹友峰说,“对脱贫工作来说,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杜绝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现象,河南理工大学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工作,强力整治脱贫攻坚领域作风突出问题,以过硬作风保证各项工作精准和高质量。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制定实施《河南理工大学脱贫攻坚战中干部作风问题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由学校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配合,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二是严管帮扶队伍。狠抓帮扶干部纪律作风建设,着力解决驻不下、驻不实、履职不尽责等问题,要求帮扶干部严格落实“五天四夜”驻村工作机制和每周二扶贫蹲点日制度,督促帮扶干部查实情、摸实底、出实效,坚决杜绝帮扶工作中出现纪律不严、作风不实、效能不高等问题。三是强化监督检查。通过自查自纠、交叉检查、随机暗访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多种途径接受监督。加强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审计、财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问题线索收集、汇总、移交工作机制,对收集、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坚持扶贫助困 “帮扶”贫困学生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绝对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安士伟说,“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学校致力于为每位学生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大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大学生都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多年来,学校全面落实国家奖助政策,积极搭建各类奖助工作平台,努力扩大奖助工作覆盖面,切实做到应扶尽扶。一是健全制度。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订实施《河南理工大学学生奖励规定(修订)》《河南理工大学关于困难补助的有关规定》《河南理工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办法》等制度,使各项学生奖助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狠抓落实。学校结合生源性质、家庭困难程度等因素,实行差异化、精准化资助。2018年,学校为1280名学生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为近8000名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国家奖助学金8977人次。设置勤工助学固定岗位700余个,发放酬金约120万元,为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约60万元,为近11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报销往返路费约15.8万元。三是注重宣传。新生入校前,学校充分利用招生简章、校园网等形式,宣传各项资助政策。入校后,利用入学教育、假期走访慰问、发放“温馨告知书”“资助发放明白卡”等途径,让家长获悉学生在校的受助情况与学习情况。同时,引导和组织受奖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向身边的人宣传国家、学校奖助政策。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建立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学生奖助体系,努力构建学生奖助长效机制,助力广大贫困学子安心向学、健康成才。

推进结对帮扶 “强聚”扶贫合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靠单打独斗,要积极整合国家政策、帮扶单位、社会资源优势,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方式从‘被动输血型’向‘自我造血型’的根本性转变。”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小林说,“只有摸清群众期待、找到脱贫痛点,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让内生动力强起来、外部力量动起来,脱贫致富才能汇聚强大合力。”

多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党委坚持“精准”标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努力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着力激发奋斗精气神,激活了脱贫攻坚工作的“一池春水”。学校全面对接当地需求,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切实制定工作措施,推进结对帮扶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进行。一是精准对接需求。始终坚持服务地方需求,把分析掌握淅川县发展现状和脱贫需求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切入点。校地结对帮扶工作启动以来,邹友峰多次就帮扶工作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各责任单位周密组织,全面对接,细化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实效。邹友峰、杨小林、安士伟等学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多次专程奔赴淅川县开展“校地结对帮扶”对接考察,深入重点贫困村、新型农业基地和城区工业园区,实地了解当地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情况,切实保证抓住脱贫要点、找准攻坚靶心。二是制度保障精准。在充分调研和精准对接的基础上,学校认真吸纳淅川县各方面意见,对工作方案进行了再研究、再讨论、再细化,制定了《河南理工大学结对帮扶淅川县脱贫攻坚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结对帮扶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任务分解精准。把抓好校地结对帮扶工作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咬定目标加油干,结合本地特点创新性地开列出“智力帮扶、科技帮扶、培训帮扶、人才帮扶、产销帮扶”五个方面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细化帮扶台账、严格目标考核,努力构建各相关单位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员参与、尽锐出战。目前,河南理工大学已先后与淅川县签订实施《校地结对帮扶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医疗卫生合作协议》《安全生产业务培训合作协议》等实质性帮扶项目,建立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福森实业集团就业实习基地,规划实施淅川县滨水小镇、特色民宿和美丽乡村建设方案,举办两期110人参加的淅川县安全生产监管干部业务提升培训班,等等,校地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此外,淅川县财政系统会计实务培训、商务系统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等工作正在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河南理工大学由于牢牢把握住了精准这个核心要求、做好了精准这篇关键文章,按照精准标准找问题、按照精准要求定措施、按照精准目标抓退出,保质保量完成了教育脱贫工作任务,受到了领导机关、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先后获评“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南朱营村帮扶工作多次在博爱县脱贫攻坚阶段性工作暗访评比中名列第一,驻村第一书记陈昊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获评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等成绩。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邹友峰语重心长地说,“学校将继续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新状态、新担当、新能力、新作风展示新作为,努力在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意义重大的事业中,标注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满意高校的奋斗、贡献和担当,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田道敏 秦建辉 徐春浩)

文章关键词:扶贫,河南理工大学,教育 责编:杨文丽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时政要闻

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河南政法系统公布 40项爱民服务承诺 河南公布40项爱民服务承诺

专题

弘扬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扶贫 弘扬非遗传承 助力文化扶贫

地市风采

视点中国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