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七个行动计划之一,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近日,获嘉县史庄镇邓庄村小学门前逐渐热闹了起来,村民们三五成群地陆续聚集在这里。这是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史庄镇卫生院联合开展的健康扶贫义诊活动。
此次义诊活动主要对内科、神经科、外科、骨科、妇科、儿科等方面进行诊治,针对现今农村的常见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关节疼痛等。专家们详细询问村民病史、了解病情、制定诊治方案,并耐心细致地就村民咨询的健康疾病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对村民们的日常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进行了指导,增强了贫困群众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意识。
“不用去医院挂号排队,体检不花一分钱,就在家门口做了体检。“党的政策真好......”这种贴心的上门服务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据统计,义诊当天共接待咨询群众150余人次,诊疗患者70余人次。(王园)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与制度方面的优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领导人民进行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科学推动扶贫,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切实遵循规律,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可以自力更生脱贫、哪些需要依靠帮扶才能脱贫等真实情况摸清楚。坚持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使思路举措更具精准性、系统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们有必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过去70年,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扶贫成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这是必须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对于坚定全球抗击疫情的信心、携手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实施好这项国家战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教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此,应加强健康领域法治建设,确保每个公民依法享有健康权益,依法推动健康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将我国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提升到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日益彰显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创举,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传家宝。新时代,我们要继续用好这一传家宝,把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
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如何处理好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是摆在广大干部群众眼前的考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石柱考察时对老乡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从脱贫致富到改善民生,这都是重要的方法论:政策托底和个人奋斗,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