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国家扶贫日’之际,张槐树村有282户1065人,贫困人口剩3户6人,贫困发生率仅为0.56%,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5路公交车开到村口,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和合格村医一个不少,全村接通自来水,电视宽带进村入户......我们通过了市脱贫攻坚组验收,现在可以挺直腰板向全村父老乡亲说一声,咱贫困村的帽子终于甩掉了!”驻村第一书记王著杰自豪地说。
自2016年入驻张槐树村以来,获嘉县市场监管局实行全局“总动员”,选精兵配强将,尽锐出战,以局长曹同生为帮扶责任人的扶贫“大军”,直接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
抓党建选班子,“头雁”领航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入村以来,工作队首先把加强基层党建当做“第一要务”来抓。
张槐树村党组织薄弱,全村党员连个组织学习的“家”也没有。得知这一情况,工作队先从党员活动室这个“硬件”入手。2017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号召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慷慨解囊,自发捐款2万元,对党员活动室进行了重新整修。县市场监管局出资为党员活动室配备了整套桌椅、电脑、打印机、空调、音响设备和文体装备等。
走进焕然一新的党员活动室,老村长张培宽激动地说:“现在我们的党员之家,里里外外一身新,软硬件配备齐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啊!”在这个党员干部共同的“精神家园”里,远程教育、党员夜校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2018年6月,为了能给村里选配一支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工作队颇下一番功夫,他们深入走访群众,召开党群代表座谈会,听取群众对候选人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大家心声,并按照冯庄镇党委政府部署,精心组织筹备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最终在镇党委政府和工作队的主持下,指导选举出了党委同意,群众满意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圆满完成了换届任务。
为了巩固和壮大支部力量,工作队把精力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培养上,及时把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为村支部补充新鲜“血液”,储备人才。入村以来,共发展党员5人,预备党员3人,后备干部3人。
访农户找“贫根”,靶向治疗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驻村工作队入村以来,便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灶台街巷,他们与村民拉家常、聊家事、问冷暖,迅速掌握村情民意。通过精准识别,工作队很快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对56家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等登记造册,逐户进行建档立卡。
找到了致贫“病根”,工作队开始为“因病、因残、缺技术、缺劳动力”等不同类型贫困户“开方抓药”,制定出专属他们的帮扶措施,实行靶向治疗。固县光伏发电到户增收项目、谢人企业金融扶贫协议、河南起重机器有限公司扶贫贷款合作协议、新乡市明悦纺织有限公司扶贫贷款合作协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贫困户协议、贫困户保洁员用工协议、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帮扶协议,使贫困户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人身、农业、大病、养老等一揽子保险让贫困户有了全方位的保护,更加衣食无忧。通过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转移就业、雨露计划培训等方式,终于实现了全村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惠民生送温暖,“润物无声”
以前一提起村里的路,群众就纷纷“吐槽”,晴天时尘土飞扬,遮天敝日,仿佛置身“古战场”;下雨天更是坑洼不平,泥泞难行,苦不堪言。
“要想富,先修路。”工作队一入村就决定先破解这个制约全村发展的大“瓶颈”。他们向上级部门申请道路建设项目资金115万元,对沿胜利渠及背街小巷等3000余平方道路全部硬化,达到了乡道公路标准。为了扮靓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工作队每年都要义务在村内道路两侧和房前屋后栽种了各类绿植。
为解决村内排水不畅问题,工作队争取6万元扶贫捐助资金,对主要街道近1600米路沟进行了清理整修,以前一到汛期,污水横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往年一到晚上,街上就黑咕隆咚,行人稀少,只有逢年过节,才亮起几盏昏黄的路灯。对路灯进行升级改造又成了工作队需要攻克的又一难关。他们借势全县贫困村“亮化”工程,积极申报,争取项目资金18.6万元,为该村架设新式“太阳能”路灯100盏。现在,村里的夜晚被照得亮如白昼,唠嗑、打扑克、下象棋、跳广场舞......人头攒动,异常热闹。
“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脱贫攻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咬牙挺住,决不能掉链子。我们一定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驻村第一书记王著杰手握拳头,神情坚定地说。(赵含香 宋振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确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任务,重申了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含义既包括“一个都不能少”的硬任务,也要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打赢这场硬仗,坚持从严抓好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关键。脱贫工作既是体现一级党组织能力水平的政治任务,更是检验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的时代考题。
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这一重要讲话,对扎实做好今明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对脱贫攻坚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心。
脱贫攻坚,重在坚持“志”与“智”同扶。在技能发展方面,村里举办了8期“河口大讲堂”,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农民企业家来村分享创业故事;在乡风文明方面,我们开展了河口村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制定了《河口村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批聚焦长效机制的规划,还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了“河口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目前,随着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对第一书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第一书记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要以“三个带”作为工作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