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谷艳伟 实习生 张学锋 通讯员 胡媛梦)走进巩义市新中镇亚沟村一农户家中,喂养的猪,羊,鹅,鸡,让这个院子显得生机勃勃,拄着拐杖正在喂鸡的,就是这些家禽的主人贫困户陈元亮。这个双腿残疾的男子,却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直面挫折不气馁
陈元亮是新中镇亚沟村人,今年61岁,早年在工作时被砸伤导致下肢瘫痪。受家庭条件的影响,他从小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年少就外出打工,生活的艰难使他养成了勤劳坚韧的品格。
迎难而上不等靠
身体的残疾,让他对生活一度失去希望。无法工作没有收入,看病还要花费较多钱,他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无法摆脱贫困的影子。在镇村的帮助下,他享受了五保政策,生活才有了基本保障。但他不满足温饱生活,自己虽然无法外出干活,在家搞养殖总可以吧。他有这种想法后,积极参加镇政府组织的养殖培训班,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路上不停步
陈元亮是个勤劳的人,他每天天不亮就拄着拐杖出门割草给喂养的猪拌饲料。在镇、村干部给他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的帮助支持下,已经在家养了3只猪,2只羊,9只鹅和80只鸡。
“他现在就是新中镇勤劳脱贫的一面旗帜,每做一户贫困户的思想工作时,我们就拿陈元亮的故事给他讲……”他的帮扶责任人说。
坚韧克服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陈元亮的脱贫致富之路会更加平坦宽广,在“陈元亮式”脱贫户的感染下,新中镇的贫困户脱贫也将更加稳健扎实。
(巩义政务新闻热线:15890370999 投稿邮箱:732141960@qq.co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确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目标任务,重申了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含义既包括“一个都不能少”的硬任务,也要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打赢这场硬仗,坚持从严抓好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是关键。脱贫工作既是体现一级党组织能力水平的政治任务,更是检验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的时代考题。
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这一重要讲话,对扎实做好今明两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对脱贫攻坚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心。
脱贫攻坚,重在坚持“志”与“智”同扶。在技能发展方面,村里举办了8期“河口大讲堂”,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农民企业家来村分享创业故事;在乡风文明方面,我们开展了河口村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制定了《河口村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批聚焦长效机制的规划,还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了“河口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目前,随着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对第一书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第一书记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要以“三个带”作为工作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