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帮我贷款2万元,共同建设了养牛车间,现在我的牛已经长得肥嘟嘟了,年底就能出栏了!”获嘉县史庄镇大清村贫困户张霞激动的说。
近年来,获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严格落实县出台各项扶贫政策外,对产业扶贫进行了创新探索。一是培育产业,突出龙头带动。精心选择莱恩月季等14家花木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带贫主体,进行专门培育,通过帮寻项目、发放荣誉等,使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带贫能力和带贫动力不断增强。二是帮找门路,确保劳动就业。帮扶责任人一月一汇总贫困人口劳动力变化情况、就业创业情况统一上报镇扶贫办,并扎实做好每月一次扶贫劳动力专场招聘会,按照一般劳动力、半劳动力、无劳动力分类施策,实现充分就业。三是户企联合,实现利益共享。依托金融扶贫政策,动员贫困户贷款,与华安牧业共同投资,建设养牛车间,每户年保底收入1000元,预计收入2500元,实现在家门口创业不耽误照顾家庭的愿望;通过规模流转,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大户,得到较高租金的同时,在企业就业持续增收,创建了企业和贫困户双赢的局面。
今年以来,全县共召开专场招聘会150次,实现就业3478人。其中,史庄镇20户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政策每户贷款2万元进入养牛车间,175户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446亩。(王园 红丽)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与制度方面的优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领导人民进行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全球产业变革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方面。
科学推动扶贫,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切实遵循规律,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可以自力更生脱贫、哪些需要依靠帮扶才能脱贫等真实情况摸清楚。坚持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使思路举措更具精准性、系统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们有必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过去70年,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扶贫成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这是必须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将我国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提升到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日益彰显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指出,从基本遵循看,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战略目标看,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从基本路径看,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从根本目的看,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为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要深入理解把握这一基本方略的丰富内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而成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挖掘地方文化、推动旅游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
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如何处理好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是摆在广大干部群众眼前的考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石柱考察时对老乡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从脱贫致富到改善民生,这都是重要的方法论:政策托底和个人奋斗,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