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牟 · 新郑 · 新密  > 正文

【我们的小康生活】新郑市白庙村张小苟:金黄小米吃出老家味道,稷风品牌扛起振兴大旗

2022-06-25 21:40:22   来源:大象新闻

5034

编者按: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也是两大历史性任务的交棒之年。中央要求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新郑市,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展。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农村的发展,力量在基层党支部,如果基层党支部发挥了它的作用,用心去带领百姓去致富,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有魄力、有方法、有成果的基层乡村振兴典范人物,我们选取了部分来进行报道,展示《我们的小康生活》,为乡村振兴打call!

大象新闻记者 朱耒刚 文/图 刘少利 策划

张小苟是新郑市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管委会白庙村的村支书,也是村里的致富领路人。他之前在洛阳经商,2018年4月,村里换届选举,老百姓纷纷给他打电话,“回来带领大家致富吧。”

深思熟虑后,张小苟返乡担任了村支部书记,他成立“新郑市稷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稷风”商标, 购买农用机械降低老百姓耕作成本,设立“老人孝顺金”、“学业资助金”、“大病救助金”等回馈全体群众。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顺利脱贫,2021年,白庙村被评为“全国百优村”,扛起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大旗,并被新郑市委认定为“五星支部”。

“稷风”小米,还原家乡味道带动产业振兴

白庙村位于新郑市区西南23公里,由六个自然村,六个村民组组成,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耕地全部为旱地,之前产业结构单一,没有村集体经济。

2018年,张小苟当选为支部书记时,村里的账目上只有三毛多钱,除了小麦、玉米的种植,老百姓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

看到乡亲们贫困的现状,张小苟意识到,要想改变贫困,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通过产业振兴来带动其他的发展。

他牵头成立了“新郑市稷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稷风”商标,流转土地进行特色农产品种植,经过考察,他选取了30年前的老产品“裂礓糙”,这个品种有着谷头小,米籽小,产量低,却有着越熬越粘,米油丰富的特点。在工艺方面,他们建设了白庙村小米加工车间,碾制出的小米完整保留了小米的“米脐”,也就是小米胚芽,富含脂肪、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稷风”小米一经推出,以其优异的口感迅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供不应求。

在白庙村1200多名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稷风小米被认定为绿色农产品,并正在申报有机产品。为了降低老百姓的种植成本,让白庙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好政策,他们还购买了收割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仅收麦这一块儿,外来车辆正常收费是55一亩,合作社给村里收麦的价格是40块钱一亩,还包含给送到家。

合作社的车间里,挂满了农业部等单位认证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现代农业行业标杆”、“十家合作社”“诚信315生态农产品优秀单位”等奖牌,经过不懈努力,“稷风”小米销售额超过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0突破到现在的每年十几万元。村民们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全村60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设“四金”,评先进,村集体收入全部“用之于民”

村集体经济产生效益后,白庙村开始回馈老百姓。

村里每月坚持给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每年端午节,村里给60岁以上的党员和70岁以上的老人发粽子,春节时给90岁以上老人送春节慰问品。村集体经济带来的收入全部回馈到老百姓身上。

2020年春节前夕,村两委为全村300多户村民每户发放50斤面粉。这在白庙村的村史上是头一遭。

村里还用集体经济收入设立了群众由大病造成家庭困难的救命金、70岁以上老人的长寿金、孝顺父母的孝敬金、考上大学的教育金,村民充分享受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今年2月12日,白庙村村两委党员干部为村里当月生日的老人庆生时,72岁的李大爷说,“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我和老伴儿两个人,能收到生日礼物忒幸福了!”

通过敬老庆生活动,白庙村党员干部切切实实将温暖送到村民家中,送进村民心中,增强了村民们的归属感。据了解,白庙村庆生活动已从2018年持续至今已有四年,每年约有120名老人收到生日祝福。

张小苟说,“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把敬老爱老活动开展下去。”

白庙村四组的赵柳贵以前开大车,如今年龄大了视力下降,身体也在常年的跑车中变差,几年前回到了家里赋闲,那时他两个孩子一个高中一个初中正在上学的关键时期,他爱人又没有工作,压力很大。张小苟对他的困难看在眼里,就邀请他来合作社工作,一年有5万块钱的收入,赵柳贵一干就是三年。他欣慰地说,在家门口挣钱,还能照看孩子,如今孩子顺利考入了大学。

村里没成立合作社前,身患疾病的张广辉无法外出打工,生活只能靠救济。村里成立合作社后,张广辉在这里找到了固定工作。

王淑玲是高位瘫痪,但她拿起针线做起鞋垫、虎头鞋,通过网络销售,每月收入也不错。生活好了之后,王淑玲一心回报社会,她主动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者。

在白庙村促进乡风文明、脱贫攻坚、发展农村集体产业的工作中,涌现出很多先进模范人物,村里还专门举行了“先进人物表彰大会”,评出了先进党员、好婆婆、好媳妇、五美家庭、和谐家庭、优秀志愿者、优秀乡土人才等先进人物,并走上主席台接受表彰。

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张小苟说,2018年回来后,到2018年底三个地方要拆迁,而且村里当时没有一分钱,工作难度很大,他也曾彷徨过,想过写报告说不干了,可老百姓纷纷鼓励他,“你干得真不赖,一定要坚持干下去啊!”而且,村委的工作得到了管委会的认可,仅仅半年的时间,村里已经受到了管委会很大的表彰。正是这些鼓励,让他们坚持了下去,并越走越好,老百姓也从对合作社能否成功表示质疑,到纷纷表态想要加入。

“头雁”有担当,治理有创新,这个村里这样干!

白庙村还在具茨山管委会的带领下,打造党性强、善治理、敢担当、有作为的“头雁”队伍,助力乡村振兴。

张小苟与驻村第一书记李付军紧密结合,构建了“村支部-楼栋组-党员志愿队-党员中心户”的组织结构,将白庙村化整为零,又组零成整,使白庙村的管理更加高效合理。在易地搬迁中,这样的组织结构让白庙村搬迁效率大大提高,仅用了20天时间,就拆除了占压区90%的房屋,而且做到零信访。

从自建房搬入了社区的楼房后,村两委在具茨山社区内推行“楼长制”精细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村委推荐、党员优先的方式,白庙村选举出5位搬迁社区楼栋长,制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及时反馈、答复村民诉求,将纠纷及时化解在单元内,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村。如今,社区小广场装上了明亮的lED等,村民们开心地跳起了广场舞。

在汛期防洪和疫情防控中,这样的组织发挥了令人欣喜的作用。在疫情防控时,以楼组为单位,党员志愿者宣传入楼,消杀分区,检测分组,让疫情防控网越织越密。

如今的白庙,异地搬迁,让群众住进新社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让村民鼓起了腰包。职业培训、医疗保障……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兜底”保障。2021年,白庙村被评为“全国百优村”,并被新郑市委认定为“五星支部”。在通往乡村振兴的路上,白庙正阔步向前!

据了解,近两年来,新郑市大力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推出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同时,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而有榜样可学、有标杆可比,也进一步激励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动力。

文章关键词:新郑市白庙村 责编:张迪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时政要闻

即日起至年底,郑州将严查这些交通违法行为 即日起至年底,郑州将严查这些交通违法行为

专题

绿化扮靓管城 处处皆可入画 绿化扮靓管城 处处皆可入画

地市风采

视点中国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