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也是两大历史性任务的交棒之年。中央要求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新郑市,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发展。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农村的发展,力量在基层党支部,如果基层党支部发挥了它的作用,用心去带领百姓去致富,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有魄力、有方法、有成果的基层乡村振兴典范人物,我们选取了部分来进行报道,展示《我们的小康生活》,为乡村振兴打call!
大象新闻记者 朱耒刚/文图 刘少利/策划
地理位置的偏远,挡不住新郑市辛店镇湛张村人发展的热情,而郭培就是带领他们致富的种薯能手。四月末,骄阳下,郭培正弓着身子在地里插苗浇水,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他说,小红薯,大产业,这里承载了他的梦想,他要带领乡亲们开辟一片“薯香人生”。
因地制宜,80后“致富能手”返乡带领乡邻创业
80后的郭培如今是湛张村的村干部。他2007年大学毕业,当时在浙江工作,工作两年后有了经商经验,回新郑做起建材生意,积攒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随后,国家对农村创业进行大力的扶持,引导年轻人发展适合农村创业的产业。而这时,正好村里选举,村里很多人找到他说,“你比较有经济头脑,看是不是能回村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郭培从小是留守儿童,村里人对他非常照顾。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2019年,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回来,为村里人做些事。郭培有个入党的梦想,在回来之前就是入党积极分子,而回来后,不仅成了村干部,他也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湛张村与县城周边的村子比起来,发展乡村旅游不占优势。而且,村里年轻人大都出去创业了,老老少少待在家里,什么活更适合他们?郭培回来后通过走访,发现普通的种植小麦、玉米收益低,他就在村里不断走访,看村里有啥传统没。老人们告诉他,“咱这儿以前做粉条儿比较好,在这一片儿很出名,但是这些年老师傅年纪越来越大了。”因为没有销售渠道,粉条做出来也不知怎么卖,这门手艺眼看要没落。
而他在南方时也听到了很多抱怨,说现在的粉条不好吃。粉条加工向来饱受诟病。在粉条行业,有“无矾不成粉”的说法。明矾所含的铝离子食用后很难从体内排出,会诱发老年痴呆症、贫血等疾病。
怎样找回儿时“家乡的味道”,同时复兴村里做粉条的老传统,传承那些老手艺,他开始有目的地去开封、兰考、山东等地考察。这一看发现,种红薯效益还比较高,一亩地可以增加两三千块钱收入,既然有做头,那就埋头干,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湛张村位于辛店镇南部,具有种植红薯的自然优势,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土质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所产红薯质地坚实含粉量高,做出的粉条十分筋道。郭培在当地村“两委”的支持下,顺利流转了一部分土地,用来进行红薯种植,同时成立薯香合作社,开办红薯粉条加工厂,发展养殖、种植产业。
在红薯品种的选择上,有高产的红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产量没那么高,但是口感特别适合做粉条的那种,再通过不断向各地和郑州农科院的专家请教,自己培养改良,如今产出的红薯做成粉,不管炸酥肉啊,做粉条啊,吃着都可劲道,有那种以前那种味道,小时候那种味道。
在制作上,传统的手艺原来都是七八个人手工做,一天做个七八百斤,郭培积极引进设备、改良工艺,将粉条进行全面升级。通过慢慢摸索,结合现代生产工艺,现在一天能达到四五千斤,同时保留了同样的口感。
手工制作出来的粉条,整套流程需要20多道工序,最后都要经过冷冻晾晒,晒干后才能进行包装销售。
目前出产的无矾红薯粉条不但品质优良,还兼具外形美观,市场竞争力强。加工好的红薯粉条1斤可以卖到12元以上,亩产可以增加产值2000元至3000元,所以这两年湛张村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将红薯制成粉条来卖。
郭培从2019年开始办厂,做粉条已经2年多,经过不懈努力,粉条已经远销到湖南、新疆、日本等,生意越做越红火,客户纷纷上门订购。
小红薯大产业,郭培想带更多人过上“薯香人生”
致富不忘乡邻,在丰富老百姓“菜篮子”的同时,郭培还为村里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每到红薯深加工的时节,张培的厂房内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将一束束粉条分开、抖散,让它们晾晒地更加均匀,一排排雪白的粉条在阳光下随风柔软地舞动。村里的一对老夫妇,孩子在外面打通,通过在张培这里工作,每年两口不但不耽误照顾孙子,还能增收六七万元。
通过这两年发展,郭培现在已经种了一百多亩红薯,还养了100多头猪,300多头羊,红薯秧、磨红薯粉的废料可以喂猪喂羊,而猪和羊的粪便又成了肥料,避免了污染,形成绿色循环。郭培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们看到了各地的客户过来找着郭培买粉条,又仔细问了收益,感觉效益还比较好,就纷纷来找他学种红薯,郭培就给大家提供苗子,教大家技术,然后跟他们说,“放心大胆地种,红薯卖不出去给我,我帮你们卖,然后粉条卖不出去,我也帮你们卖。”
在他带动下,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红薯,且种植过程中基本不用农药化肥,每亩地会增收个两三千块钱。通过种植红薯,村民收入提高了,村子人气也旺了。
郭培还有自己的小梦想,在出去不断学习过程中啊,他发现小红薯可以成为老百姓致富的大产业。从种植到红薯品种的细化,不仅仅有做粉条的红薯,还有做烤红薯的西瓜红、蜜薯。他想不断尝试增加新的品种,让更多农户参进来,让大家吃上无公害的红薯。
红薯的产业还可以细分,延长红薯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红薯可以加工糕点,如红薯面包、红薯饼干、红薯饼、红薯糖、红薯点心等受市场欢迎的小吃。红薯可以加工成淀粉,进而加工粉丝、粉条、方便粉丝、酸辣粉、粉条焖黄豆芽、粉条汆丸子等多种食品。红薯渣可以加工成饲料,红薯渣的蛋白质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可以将薯渣固体发酵,加工成饲料。加工红薯淀粉时的黄粉浆可以制成蛋白质饲料,红薯的茎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可以炒菜,还是很好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郭培说,未来他打算通过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村里的地都种上红薯,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用活村里资源,带活整个村子。让村里的产品走近千家万户,带大家过上真正的薯香人生。
据了解,新郑市积极打造并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务企业平台,使更多有想法,有经验,有激情的年轻人返乡,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很多像郭培一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心怀乡愁带着技术、资金返乡创业,成为新郑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力量。
只需要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轻松管理上百亩地的浇水施肥;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就能实时查看庄稼的生长情况……如今,这些高大上的新技术在周口商水县的田间地头落地开花,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农业”让当地的种田大户尝到了甜头,搭上了致富增收的科技快车。
作为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的全国首个“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产业一直是漯河市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近年来。漯河市围绕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坚持“三链同构”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
近日,“乡村振兴看河南”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漯河市的双汇第一工业园,近距离观看了生猪屠宰、肉制品加工等生产流程,了解双汇的质量管理、智能化生产情况。
6月9日是重庆永川区吉安镇赶集的日子,清晨6点,永川区南大街黄瓜山村民陈诚就来到集市卖力地推销新鲜的黑毛猪肉。不过,他推销的对象并非赶集的本地人,而是拼多多直播间里的数千名网友。
施茶村坐落在琼北最高的火山脚下,万年前的火山爆发,给这里留下了遍地的火山石。
“瞧,这就是用火山石斛做的茶,长在火山石上的石斛。”5月26日上午,刚从大巴车上下来,来自外省的游客就冲进海口施茶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展示大厅,一通“买买买”。 看着这一幕,一旁的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党委书记洪义乾笑着
长期以来,开封市祥符区仇楼镇大力宣传金融帮扶政策,扎实推进小额信贷工作,加强政策引导、贷前核查、贷后监管,真正实现金融小额信贷健康有序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枣朱村将农家书屋提升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之一,多措并举,致力于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公共文化资源的作用,为基层文化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美丽庭院是美丽乡村的细胞,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农户获得幸福感、成就感的最直接体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我省各地以创建美丽庭院为抓手,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家庭“小美”聚“乡村”大美。
“东兰县利用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事业,全县旅游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值得各地文旅部门学习和借鉴。”6月10日,在2022年“党旗领航·乡村旅游嘉年华暨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班华勤高度评价东兰县文旅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