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牟 · 新郑 · 新密  > 正文

新密市大隗镇和合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

2019-08-09 10:19:47   来源:映象网

5034

映象网讯(记者 谷艳伟 实习生 陈波 通讯员 张广武  韩佩言)“气势恢宏的仿古街道,宽阔平整的马路,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举止文明的村民……”走进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和合村,仿佛置身于都市村庄,让人流连忘返。昔日穷困的和合村,如今在村支书张转运带领下,全村群众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为实现小康梦奋勇前行。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没想到原来穷得叮当响的和合村变化这么大,这是村支书张转运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一步步干出来的结果!”当地群众说起和合村的变化由衷地对村支书张转运点赞。

和合村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村。

张转运,1973年入伍,1986年转业,历任战士、排长,军事教员、干部训练队长、炮兵营长、新密市外贸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12月推选为和合村党支部书记。

“转运?和合村一穷二白,干支书图个啥?干好了说你为名利,干不好落埋怨?”村里好心人劝他。

“我是吃和合村水长大的,忘不了小时候家里穷困时乡亲们生活上一次次给衣送食的恩情,我干支书不图名利,只为和合村早日摘掉穷帽子,尽快奔小康!”张转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从此挑起了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担子,干村干部一干就是16年。

谋事:发展旅游事业 壮大集体经济

“不能抱着金饭碗讨饭吃?要利用和合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全域旅游,壮大集体经济,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张转运如数家珍地说。相传,“和合二仙”在和合村议和寨帮炎黄二帝调解言和,为炎黄二帝一统华夏奠定基础。另外,和合村古迹遍布,有“和合堡”、“官宅院”、“万户侯山庄”、“八公公敬媳妇”等多个名胜古迹,是个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循环农业的理想之地。

针对和合村的发展优势,张转运通过专家论证,市场调研,征求干群意见,制定出和合村发展规划:“以远古文化、地理交通、水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观光、旅游、生态特色村,打造‘和合老家’旅游观光圣地。”

维稳:治理村庄混乱 夯实发展基础

稳定是基础,发展是根本。针对当时村内混乱现象,张转运带领村“两委”先后赴华西、西辛庄村等地外出学习治村经验,提出“以敬老之心敬民、以爱子之心爱民、以持家精神治村”的治村新理念。同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支持不支持,群众高兴不高兴”做为治村根本,三次修订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自觉遵守的根本制度。

开展“三心”教育,促进“四风”转变。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干部讲民心,即为民之心;党员讲党心,即立党为公之心;群众讲良心,即良好之心的教育。通过“三心”教育促进了稳定,为和合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全村开展“五好家庭”、“创业标兵”、“好公婆、好媳妇”评比活动,使新风正气蔚然成风。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整顿,和合村的党风、干风、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劲头调动起来了,胡折腾乱闹事的现象销声匿迹。

实干:没钱干有钱的事 没条件创造条件  

要发展,必须有投入。面对村里底子薄,经济差的现状,张转运咬紧牙根,带领党员干部带头讲奉献,硬是一分钱一分钱节省下来,创出困难村花小钱干大事的路子。

“村里经济紧张,能省钱就省钱,能干的工程自己干,省下来的钱,可以办更多的事。”张转运说。

当前,和合大道升级改造工程紧锣密鼓进行,村里资金不足,村支记张转运就带着村组干部搞奉献自己干。村“两委”干部冒着高温,不怕脏不怕累的苦干精神感动着村里的党员和群众,许多党员自觉参与进来。顾顺才是村里80多岁的老党员,他自告奋勇去修路,劝也劝不回去。张建峰等家住郑州、新县城的一批党员也一起赶回老家修路。下沟组群众侯爱勤跑了2里多地为修路的党员干部送去绿豆茶。当地群众说:“村支书带领党员干部义务为群众修路,我们跑再多再远的路为他们送茶送水也值得!”。“看到群众为我们送茶送水,再苦再累也心甘!”参与修路的党员自豪地说。

粗略算了一笔账,村里道路建设2万块路沿石是村里自己打的,每块路沿石节省8块钱,总计节省16万元。村道是自己修的,每平米节省80元,村里9公里长5米宽的路硬是节省300多万元。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其中包含了党员干部多少敬业奉献之情,难以说清楚算明白。

工程紧张时,张转运一周也不回新密市区家里一次。晚上累了,躺在村部书画室的书画桌上凑合一晚是常事。衣服脏了也顾不上换洗。有时,村里资金告急,张转运为村里公事垫钱更是家常便饭。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和合村依托“和合文化发展公司”、“和合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合森润农民合作社”,想方设法搞活村集体经济,对本村可利用的建设用地,走自我开发,自我发展的道路,取得利润后再投入群众的生活环境改善和村内治理,以滚雪球的方式滚动发展,4年来创造利润200多万元,给和合村综合治理、人居生活环境改善积累了资金,打下了基础,探索出了自我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和合村文化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发展。总投资800万元建成居民楼9000平方米,安置村民40户。建成沿村道路门面房1460平方米。投入300万元完成和合大道升级改造。投资30多万元完成沿路14户群众仿古住房改造。投资约70万元完成和合村仿古大门和东、西仿古牌坊建设。投入6.2万元购买洒水车一辆。架设路灯120盏。制作党建广告牌240个。购买封闭式垃圾箱15个。和合村的工作受到的上级的多次肯定和褒奖,先后荣获了“河南省省级卫生村”、“郑州市生态文明村”、“郑州市文化特色村”、“郑州市园林村”、“新密市书画村”等荣誉称号。张转运本人也荣获“郑州市百姓学习之星”、“新密市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和合村将继续以打造观光、旅游、生态特色村为目标,按“远古文化产业带;现代文化产业带;水资源文化产业带;民俗民居产业带;和合土特产品产业带”为抓手,以建设华夏“千年和合堡”、“炎黄子孙老家”为主线,着力打造郑州市民后花园。围绕游客回到和合老家“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带什么”为发展方向,促进和合老家迅速崛起,使和合村民步入经济发展快速道,让和合群众早日奔向富裕的小康生活。

(新密政务新闻热线:15890370999 投稿邮箱:732141960@qq.com)

文章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 责编:杨文丽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乡村社会治理问题探析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复兴。

  • 我省乡村振兴中凸显“人”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省乡村振兴中存在诸多“人”的问题:青壮年农民持续流动,“三留守”即妇女、儿童和老的人口结构困扰着乡村振兴;农民群体的利益不断分化、传统农民的“等靠要”、重物质轻精神等观念使乡村振兴难度大。

  • 我省乡村社会治理亟需解决“人”的问题

    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历史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而这个新的历史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乡村能否实现全面振兴。

  • 找准脱贫攻坚最优解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含义既包括“一个都不能少”的硬任务,也要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新论: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既要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要解决好农民问题,既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不忽视普通农户。

  • 治理之道: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今年年初,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7月5日,习近平同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需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 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还需明确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让乡村旅游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 驻村第一书记需注重“三带”促脱贫攻坚

    目前,随着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对第一书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第一书记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要以“三个带”作为工作的落脚点。

时政要闻

校企携手共促产教融合与文旅发展——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与金博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校企携手共促产教融合与文旅发展——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与金博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专题

绿化扮靓管城 处处皆可入画 绿化扮靓管城 处处皆可入画

地市风采

视点中国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