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邵战东 通讯员 朱少奇)“你好,我要一袋小米。”“我要三瓶无花果茶。”“我要一箱西瓜。”……虽然夏日炎炎,但新郑市辛店镇史庄村人山人海,显得格外热闹,摆放着小米、西瓜、粉条等农产品的销售点人气火爆,大家争先恐后的抢购着自己心仪的产品。原来这是辛店镇史庄村正在举办的“消费扶贫 助力脱贫”农产品展销会的活动现场。
史庄村支部书记史红立说:“感谢党的好政策,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带动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帮助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现在我们村几乎全部完成脱贫啦!”
走进石庄村,但见党建活动广场、村史馆、小米加工厂等一应俱全,村庄恬静优美,街道平整卫生,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掩映,绿树成荫,农家庭院整齐干净,“史庄村规划的真漂亮,整个村就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路过的行人纷纷称赞。
“这是我们具茨山产的小米,颜色金黄、汤汁粘稠,口感好。”“这是我家种的吊瓜(西瓜),皮薄肉甜。”“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无花果制作的果茶,你们尝尝看。”“小米怎么卖,我要一袋小米”.......声音此起彼伏。
按照自愿选购的原则,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购农产品。具茨山小米最受欢迎,一会儿的功夫,几百斤小米抢售一空。对面摊位上,无花果果茶也被售罄,没有买到的人们添加了农户的微信,让回家后给他们邮寄。
史庄村支部书记史红立表示,销售旺季每天都是如此,有时开市不到半小时,小米、无花果茶等农产品就抢售一空,预计销售额达到1万余元。
买了东西,还可以在在史庄村大食堂就餐。原来,为了支持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村里将原来废旧的电动车厂房改造的乡村大食堂,现已经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项目,帮助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也给村里带来了收入。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与制度方面的优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领导人民进行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科学推动扶贫,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切实遵循规律,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可以自力更生脱贫、哪些需要依靠帮扶才能脱贫等真实情况摸清楚。坚持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使思路举措更具精准性、系统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们有必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过去70年,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扶贫成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这是必须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
按照精准扶贫战略,明年,中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即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并解决区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志,就是稳定地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两不愁三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将我国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提升到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日益彰显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居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和富裕水平,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要深入理解把握这一基本方略的丰富内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国庆假期,消费者热情爆棚,消费市场兴旺红火。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旅游、文化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夜间经济大放异彩,彰显消费升级的强劲动力。
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如何处理好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是摆在广大干部群众眼前的考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石柱考察时对老乡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从脱贫致富到改善民生,这都是重要的方法论:政策托底和个人奋斗,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