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谷艳伟 通讯员 景时红)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中牟农商银行按照“对象精准、措施精准、项目精准、目标精准”的原则,推动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有力开展。截至10月末,累计投放“金种子”扶贫贷款2991笔,金额10596万元;累计投放建档立卡小额扶贫贷款731笔,金额2583万元;带贫企业贷款现余14户,金额6930万元。该行投放的扶贫贷款占到了全县金融机构扶贫贷款总额的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也位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以农户为标,实现扶贫精准发力。一是建立“金种子”扶贫互助资金。早在2015年,该行便在郑州辖区首次引入政银农三方合作扶贫模式,在与扶贫办、财政局、村委的通力合作下,设立了“金种子”个人扶贫小额贷款,彻底消除“急救”式扶贫,避免传统一发扶贫款了事的弊端。二是开展扶贫调查。为精准掌握辖内贫困户现状,找出扶贫好路子,该行扎实开展贫困户入户调查工作,深入贫困家庭,了解致贫原因,同时简化扶贫信贷流程,从贷款申请到发放,限时5个工作日办结,确保农户享受高效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三是扩大扶贫范围。金种子扶贫互助试点村成功以后,该行逐步拓宽扶贫范围,把扶贫贷款扩大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可享受扶贫贷款优惠条件,实现金融精准扶贫“全覆盖”。
以产业为剑,助攻带贫帮扶工程。在县政府的支持下,该行与扶贫办、各乡镇村委积极沟通,选取有扶贫意愿和能力的企业积极对接,在利率优惠的条件下给予信贷支持,为企业和农民牵线搭桥,签订带贫帮贫协议,促使企业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解决贫困户收入来源不稳定难题。中牟农商银行产业扶贫再入新阶段。截至10月底,已累计办理产业扶贫贷款15户,贷款金额7470万元,现存14户,余额6930万元,带动贫困户1097户,共惠及3694人。产业扶贫贷款利率的降低也为带贫企业带来实实存在的实惠,目前已为企业节省170余万元的融资成本。
以风控为盾,建立绿色信用环境。一方面加强内控,把好贷款风险关。该行严格遵循内控制度,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每年更新信用等级评定,对贷款情况良好的适度提高信用评级,贷款失信的,则降低其授信额度。另一方面,合理用好风险保证金。为使各方顺利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经过与财政结合,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金种子”互助村按每村50万元注入风险保证金,对产业扶贫签订《中牟县“政银保”金融扶贫合作协议》,引入保险机构,并一次性注入1000万元风险保证金,减少各方后顾之忧,促进扶贫工作顺利推进。通过有效的风险管控,该行实现扶贫贷款“零不良”,为广大农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授信用信环境。
(中牟政务新闻热线:15890370999 投稿邮箱:732141960@qq.com)
金融企业的政工管理需要管理到企业中的每个人,包括领导者、中层、基层,只有上中下各个层级的思想政治工作都发挥作用,企业中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细胞都在正确的思想状态中,企业的发展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含义既包括“一个都不能少”的硬任务,也要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年多来,我国脱贫攻坚成绩显著,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政工干部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实践者,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而作为金融企业的政工干部,往往除了思想政治工作外,还需兼职其它行政工作,这就对其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脱贫攻坚,重在坚持“志”与“智”同扶。在技能发展方面,村里举办了8期“河口大讲堂”,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农民企业家来村分享创业故事;在乡风文明方面,我们开展了河口村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活动,制定了《河口村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实施方案》等一批聚焦长效机制的规划,还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了“河口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有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2017年4月底,河南省脱贫攻坚战役吹响了集结号,作为一名镇后备干部,闫慧勇临危受命,担任郭楼村脱贫第一书记。初到郭楼村,就有村干部给他说郭楼村是个征地拆迁干群矛盾较多的村,前任费劲辞掉了,
补短板工作事关脱贫攻坚任务“歼灭战”的成败,各地各部门应当尽快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不打折扣、因地制宜、精准把握好“三对关系”,在收官阶段打出漂亮仗,为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做好有机衔接。
目前,随着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对第一书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第一书记必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要以“三个带”作为工作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