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谷艳伟 通讯员 张帆)为打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11月12曰上午,由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举办的2018年扶贫干部培训班在贵州大学正式开班,区脱贫攻坚领 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负责同志60佘人参加了培训。
航空港实验区扶贫办主任郭建岭在开班仪式上指出:一要弄清为什么学, 自觉增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学习切实提 升广大扶贫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更好适应新阶 段精准扶贫工作需要。二要把握好学什么,精准领会脱贫攻坚工 作的政策标准和程序要求,找准工作方向、瞄准年度目标、解决 实际问题,把勤学、善思、务实的精神贯彻到脱贫攻坚全过程。 三要知道如何运用,真正找准找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法路径, 在“四两拨千斤”上下功夫,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特 别是要在坚持既有好做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形成更多务实管用的好方式,确保我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为保证本次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区扶贫办特邀贵州大学、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所优秀师资队伍授课,在为期7天的培训时 间里,釆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和“经验交流”相结合 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抓党建促扶贫、贵州“三变”模式开 创精准扶贫新思路、创新思维与大数据管理及精准扶贫示范点现 场教学等方面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与制度方面的优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领导人民进行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科学推动扶贫,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切实遵循规律,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可以自力更生脱贫、哪些需要依靠帮扶才能脱贫等真实情况摸清楚。坚持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综合施策,使思路举措更具精准性、系统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近年来,河南省在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全面探索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路径、平台和方法,深入挖掘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南水北调精神,并以此为依托建设了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和大别山干部学院,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和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与党校、行政学院一起构成了各有特点、优势互补的河南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仅为提升河南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开辟了新的渠道,而且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们有必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过去70年,中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扶贫成就是其中重要的方面,这是必须向世界讲述的中国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将我国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提升到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创新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日益彰显出巨大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要深入理解把握这一基本方略的丰富内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只有找到个人与时代的交汇点,将分散的能量收束到成长的轨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才能不负个人的才能和韶华,不枉时代的青睐和瞩目。
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攻克深度贫困堡垒,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确保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如何处理好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是摆在广大干部群众眼前的考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石柱考察时对老乡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从脱贫致富到改善民生,这都是重要的方法论:政策托底和个人奋斗,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