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记者 李梦娇 通讯员 张丽娜 文/图
“索城有戏”大舞台,生旦净丑展风采。11月26日,由荥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市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协办的荥阳市“四季风”文化惠民文明实践项目暨2020年戏曲大赛“索城有戏•唱响村戏”决赛在市文化馆三楼多功能厅开赛。60余名从初赛晋级的选手将在这里展开新一轮的角逐。
决赛现场
本次比赛特邀《梨园春》2006年全年度金奖霸主,中原第一女包公的袁廷霞老师;《梨园春》明星擂主,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贾文龙老师亲传弟子刘善全老师;《梨园春》2007年年度总决赛银奖,豫剧陈派第三代优秀传人陈迎辉老师;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的亲传弟子,河南豫剧院青年团青年演员,河南省红梅杯戏曲大赛银奖获得者李焕娜老师;国家一级作曲家,原巩义市豫剧团团长刘成甲老师5人担任评委。著名鼓师毛彦军老师,板胡演奏家符俊生老师和他的乐队老师们到场伴奏。
经典唱段让台下观众尽享戏曲大餐
比赛现场,参赛者情绪饱满、音韵悠扬、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豫剧《红灯记》、《花木兰》、《朝阳沟》,曲剧《卷席筒》、《九龄救主》,折子戏《打銮驾》、河南坠子《报母恩》等27个经典唱段也让台下观众尽享戏曲大餐,对比赛选手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掌声。评委老师对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大家演唱助兴。
本次“索城有戏•唱响村戏”戏曲大赛是荥阳市“三级四化”文化惠民工程系列活动之一,是对荥阳市“一村一艺”戏曲培训成果的一次检验。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该市戏迷朋友们搭建了自我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
获奖代表合影
经过一下午精彩的演绎和现场专家评审、点评的形式公开、公正、公平评判,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12个,14个优秀集体组织奖。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勇等出席颁奖仪式。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鲜活的文化基因,戏曲是最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多种文化艺术精华,能够“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千军万马”。
戏曲,博大精深,异彩纷呈。传承和弘扬戏曲艺术,不仅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需要,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张勇表示,他们将继续举办多种形式的戏曲活动,为传统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辉贡献力量。
(荥阳政务新闻热线:13213155378,投稿邮箱:472061029@qq.com)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0两岸青少年木偶传承研学营”活动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启动。研学营的小学生和非遗项目大师们运用“研学+”的形式,线上互动交流,线下主题研学,体验非遗项目的文化魅力。
文化和旅游部26日对外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意见,提出加强文化IP开发和转化,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等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1月25日上午,通许县朱砂镇板张庄村的文化广场内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该村及周边村的近千名群众在此集中收听收看了一场别开生面、颇具风格的戏曲演出活动,现场体验了一把丰盛的戏曲视觉盛宴。这是该镇利用农闲时节,大力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弘扬黄河文化,扛稳历史重任。8月5日,“扛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责任,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理论研讨会在开封举行。
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从2020年起,58中的师生开始采用以数码影像的新媒体形式进行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
11月25日下午,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在对口帮扶村——巩义市大峪沟镇三官庙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