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一饮七千岁,一醉五千年。10月16日上午,全国融媒体看河南采访团的50多位记者编辑来到位于渑池县的河南仰韶酒厂参观,见证当地酒业文化发展。
品识仰韶美酒 感受“仰韶”工艺
仰韶的酿酒史开始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已经有7000年历史。公司成立以来,继承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浓、酱、清、芝麻香四香合一大兼香的特点,和”陶泥发酵、陶锅蒸馏、陶坛老熟陶瓶盛装”的独特“四陶工艺”,创立了中国白酒行业的新香型——陶融香,被誉为中国白酒第13种香型,改写了豫酒无独一香型的历史。公司开发的陶香型工艺也被中国轻工联合总会认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在酒香四溢的仰韶酒厂,看到琳琅满目的各色陈酿,记者编辑们按捺不住,纷纷放下手中的长枪短炮,拿起陶碗品酒。别看采访团中有不少女将,可巾帼不让须眉。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记者王虹拿起酒碗就将70度的十年陈酿一饮而尽。“这里的酒和青海的青稞酒风格完全不同。刚下肚喉咙辣辣的,但酒的后劲绵、软、细,确实风味独特,称得上是美酒。”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河南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仰韶公司在非公党建方面也成果卓然,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助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把提升中国白酒自信,弘扬中国白酒风格作为使命,矢志不渝抓科研,深耕市场,创品牌,引领豫酒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民族品牌。
传承传统文化 促就业培养人才
随后,全国融媒体看河南采访团的记者编辑们来到三门峡渑池县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亲眼见证彩陶艺人是如何把一块块未成形的材料,经过娴熟的手工技艺,生产出一件件精美的彩陶作品的。
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的河南渑池县,是中国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仰韶古文化遗址57处,古文物遗址26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陶器和蚌器等。其中,作为仰韶文化标志性的符号——仰韶彩陶最具代表性。
陶是我国先民在新石器时期创造的闪烁着人类智慧的重要器物,它大量出现在黄河流域,最著名的是距今7000-5000年的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出土的彩陶,线条流畅、图案绚丽。它是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故仰韶文化又享有"彩陶文化"之盛誉。既是当时的生活用具,又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优美而古朴的仰韶彩陶在我国美术史和装饰艺术史上是一簇用不凋谢的鲜葩,堪称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瑰宝。
河南仰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生产制作仰韶彩陶和黄河澄泥砚起步,拥有28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开发生产的九九归一砚作为文房四宝首选产品献礼北京人民大会堂,仰韶彩陶产品荣获国内外多个奖项。
在该公司的手工作坊内,几名技工正在认真制作彩陶,企业相关负责人刘新安介绍说,在这里,从泥到成型的彩陶需要经过24道工序,一个星期时间。
在渑池人的开发下,彩陶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象征,也成为了促就业培养人才的利器。
作为全国较早成立中共组织的地区,河南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建设和改革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回应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九月在河南考察期间的相关指示,让红色文化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河南仍需在红色文化的“传”“承”“扬”上下大力气、真功夫。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复兴。
7月2日,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在郑州举行河南知识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精神座谈会。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找准当前县级融媒体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与路径规划,切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优势,提升思想传播力,打造专业精品,以优质品牌增强知名度和社会公信力,真正建立起与用户、市场等的强连接、强纽带。
我们要主动把握全媒体发展大势,正确处理好破与立、传播和接受、用网和治网、国内和国际等关系,厘清逻辑理路,牢牢掌握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
新媒体时代得到来,带给传统媒体的冲击不只来自服务和技术,还来自于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量。面对这样的冲击,传统媒体考虑过是坚守阵地还是发起挑战?但是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其实更好的就是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媒体融合。本文就广播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发展与面临的困难,分析了广播节目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转型相应的策略及效果。
魏志甫,副研究员,任职于河南省财政厅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