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中原大地草木凋零。疫情三年,大爱河南爱如潮涌,完成357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温暖数字,成为对“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
12月29日,信阳暖男王志扬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挽救一位素不相识的患者的生命,成为河南第1184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是2022年我省的“最后一捐”,也是疫情三年我省的第3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记者从河南省红十字会获悉,2020年至2022年疫情这三年,“人命关天”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捐献者、工作人员等多方齐心协力下,捐献工作非但没有慢下来,还实现了逆势增长:2020年捐献106例;2021年捐献132例;2022年捐献119例,疫情三年累计捐献35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比前三年(2017年至2019年)增加了121例,增长51%。
这份帮助挽救生命的大爱成绩单,是如何实现的呢?通过几位有代表性的捐献者故事,相信您会找出答案。
(王志扬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2年“最后一捐” 几度推迟后终于了却心愿
12月29日上午,躺在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床上,听着分离机飞速转动的声音,感受着“生命种子”一点一点从自己体内被采集出来救人的神奇,王志扬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
虽然几经周折,但是,能够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挽救患者的生命,他觉得,不管再难,都很值得!
如此感慨,源于此次捐献非比寻常的“好事多磨”——
王志扬是信阳商城金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职员,2018年5月,他在当地举办的宣传活动中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今年4月,经中华骨髓库检索,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初配成功,接到电话后,乐于助人的他爽快答应捐献,帮助这名患者。
5月份,王志扬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和体检,被安排在7月上旬在郑州进行捐献。不料,就在他启程来郑州为捐献做准备时,因患者病情变化,捐献只能推迟。直到10月份,王志扬又进行了第二次体检,同时,患者也再次为移植做准备,没想到,郑州疫情又起。
他说:疫情就疫情吧!大不了返程隔离,救人要紧!无奈,受疫情影响,郑州所有采集医院都停止采集……
11月初,经过省红十字会协调,王志扬的捐献被调整到洛阳。不料,洛阳也有了疫情,同样无法采集,12月初,捐献又被调到郑州。
这下可以捐献救人了吧?万万没想打,此时,王志扬不幸“中招”,感染了新冠肺炎,捐献只好再次推迟。
感染一周后,他的身体状况好转,进而康复,救人心切的王志扬就催促工作人员:我好了,尽快安排捐献吧!
这次,捐献被安排在12月29日进行,也是2022年的“最后一捐”。如愿以偿地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王志扬如释重负,并为患者送上祝福:“祝福患者早日康复!”
“救人生命线”因疫情突发一度中断 时隔两个多月重启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也受到冲击,从当年1月中旬到3月下旬,一直停滞。直到2020年3月25日,郑州爱心市民庞长征克服重重困难,在省肿瘤医院捐献“生命种子”,成为我省第833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回首疫情这三年,他也是首轮疫情缓解后,疫情之下的河南首位捐献者。
说来也是一波三折。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2019年底,庞长征顺利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工作,只待2020年初捐献救人。
不料,就在他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商量具体的捐献时间和工作安排时,疫情突袭,捐献一事只能暂缓。得知消息后,庞长征感叹:“配型成功了,如果没能救成人,我会一辈子遗憾的。”
一直等到3月份,严峻的疫情形势有所缓解,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庞长征。非常时期,为保障志愿者和患者的安全,庞长征又奔波多次,专门在医院进行了传染病和胸部CT检查。
在他注射动员剂为捐献做准备期间,省肿瘤医院移植病区仍然处于管控严密的半封闭状态,每次进出都要经过检查,对此,庞长征欣然接受:“为了救人,这些不算啥,都是小事儿。”
当年3月25日,他顺利为患者捐献了“生命种子”。此次捐献,也标志着一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一度中断的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时隔两个多月得以重启。
接下来的4月份,河南有16位心怀大爱的捐献志愿者汇聚郑州,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帮助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希望。
(捐献者庞长征)
疫情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 怎一个“难”字了得
从2020年初到2022年底,疫情反反复复,为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带来重重挑战。
正如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文梅英所言:疫情这三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要冲破疫情阻碍,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历磨难,尤其是捐献者的高分辨配型、体检及捐献,到“生命种子”的运送,等等,充满困难和变数。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曲折坎坷,但是,在捐献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采集医院等多方的密切配合下,确保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逆势推进,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共同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疫情下,每一位捐献者,从初配成功到最后捐献,用一个‘难’字都无法表达。”文梅英感慨道,其中,最难的捐献者,当属2022年1月完成捐献的河南第1071例非血缘关系捐献者——王亚楠。
王亚楠来自南阳,2019年,她怀着“帮助血液病患者”的淳朴愿望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捐献者。入库两年多,就接到了自己和患者配型成功的电话,“我愿意捐!”她没有犹豫。
王亚楠难在哪儿?文梅英回忆说,除了受疫情影响,原定的捐献计划曾被迫暂时推迟,王亚楠身上,还背负着太多的爱与责任。
一边,是命悬一线的年轻患者,病情凶险,需要尽快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亟需她捐献救命,“毕竟是救人一命的事,不能耽误。”王亚楠捐献救人之心拳拳。
另一边,是责无旁贷的家庭重担。王亚楠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宝刚满3岁,需要妈妈的照顾;她的婆婆身患尿毒症,隔天就要做一次肾透析,一次往返30公里,下午4点出发,晚上10点才能回……
“你去吧,家里有我!”得知王亚楠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热心肠”的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决定,表示自己会扛下家里的重担,照顾好一家老小。没想到,就在王亚楠即将出发前往郑州捐献的前几天,波折再起——她的丈夫突发阑尾炎,住院了。
一时间,疫情下,患者、孩子、老人、丈夫,让王亚楠陷入了“四难”的局面,难上加难,压力巨大。即便如此,她依然坚定地认为,“困难可以克服,但生命不能等待!”捐献救人的决心丝毫未变。
怎么办?关键时刻,一群人的爱心接力温暖开启。王亚楠的亲友、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南阳市新野县“小城大爱”志愿者纷纷伸出援手,热心相助,让王亚楠安心前往郑州捐献,没了后顾之忧。
(捐献者王亚楠)
捐献各个环节的变变变 考验工作人员遇事“急转弯”
“疫情这三年,省内疫情及严重程度,也在不断地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每一个参与生命救治链条中的红十字人,都提升了遇事紧急转弯的能力。”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疫情下,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志愿者紧急进行高分辨配型、体检、捐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就需要多方联系,搞清楚哪些医院能够以最快的方式完成这些环节。
又如,一旦采集医院突发“阳性”病历,需要紧急封控,捐献者就需要从一家医院转换到另一家医院,又得十万火急各种协调……
“总之,各种各样平常情况下很少遇到的事情,疫情之下,一件接着一件,接踵而至。疫情这三年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我们最担心的不是志愿者的捐献意愿是否坚定、家人会不会反对,而是疫情下,患者‘入仓’了,没有回旋余地了,志愿者能不能出得来、捐得了,每天都紧绷着神经,生怕再生变。”工作人员感慨说。
今年10月,郑州疫情再度袭来,形势异常严峻。平顶山市的大学生林鑫基原定于10月底在郑州市的省肿瘤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受疫情影响,先推迟到了11月中旬,没想到,到了时间,郑州疫情严重仍不能安排捐献,只好紧急调到洛阳中心医院进行捐献。而就在林鑫基捐献的前一天,他入住的酒店也发生疫情,经多方协调,最终,他穿着防护服完成了捐献。
(捐献者林鑫基)
进入12月,又有多位病情严重的患者与入库志愿者配型成功,需要紧急移植。受疫情影响,省肿瘤医院、省人民医院等采集医院不能采集,病人病情进入危重状态,令人心急如焚。
怎么办?经多方协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危受命,接受采集任务,安排4位捐献者在12月14日至16日捐献造血干细胞。
为预防捐献者在捐献期间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医院专门成立了爱心服务小组,派专人到捐献者所在地为其注射动员剂……贴心服务,保护捐献者安然无恙。不过,医院的采集师却都“中招”,发起高烧,大家大病坚守岗位,为捐献者提供采集服务。
4位捐献者顺利完成捐献后,纷纷感慨:真没想到,疫情下做好事儿都变得这么不容易!
疫情三年90后是捐献主力军 爱心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专家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大幅度提高白血病的治愈率,有效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性疾病等。而且,捐献造血干细胞安全科学,无损健康。
受疫情影响,这三年来,造血干细胞捐献虽面临重重挑战,但在大爱河南,依然无法阻止更多的人捐献,奉献爱心,点亮生命。
省红十字会统计数据显示,疫情这三年,河南357例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中,男性达305例,约占85%,是绝对助力;女性捐献者有52例。
捐献者中,20岁以下2例,20~29岁的有94位,30~40岁的有185例,占51.8%,40~49岁的67例,50岁以上的9例。毫无疑问,"90后"已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主力军。其中,年龄最大的捐献者54岁,是濮阳捐献者刘占修;年龄最小的捐献者18岁零7个月,是来自新乡的常瑞豪。
这些捐献者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最多的是公司职员,有123例,约占34%,其次,是医务人员,有89例;公务员,有53例……
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职员捐献人数的增加,与河南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分不开,这些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快,也愿意在周围人的带动下加入到捐献者爱心队伍,乐于助人。
疫情之下,更加凸显生命至上!疫情三年来,在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个传递爱心的链条上,有许许多多大爱之“人”,他们珍爱生命,甘于付出,不畏困难,勇担责任。他们,包括捐献者、志愿者、医护人员、运送专差、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以及造血干细胞运送途中遇到的许多普通人……为帮助素不相识的患者,每个人都在尽己所能,不遗余力。
在患者的心目中,他们又是一样的人:为点亮生命,倾情奉献的“美丽天使”、“伟大英雄”!(通讯员:文梅英)
河南郑州一女子发视频称,自己和三个孩子20多天足不出户,目前一家五口都没有感染,此事引发关注。12月28日,当事女子回应记者,目前家里的物资还足够用十多天,为了孩子,能扛一天是一天,希望一家人能坚持到最后。 担心感染,女子2
据北青视频报道,12月27日,在山东的一女子分享了一段自己高烧躺在床上,丈夫故意把哭了的孩子扔给自己的视频。 视频画面显示,女子戴着口罩贴着退烧贴正在卧床休息,一男子抱着孩子进入房间说:“孩子就知道哭。”然后把孩子丢到妻子的身
被取保候审11个月的重庆万州男子易真武,12月28日上午再次走上重庆市万州区法院的审判席。上午10时,法庭对他被指控敲诈勒索海南省原高院副院长张家慧及其丈夫刘远生一案进行宣判——无罪。对于判决结果,易真武表示认同,对于国家赔偿暂时还需要考虑
近日,一名12岁男孩咳嗽一周不就医,一侧肺部“扛”成了“白肺”。“抱着侥幸心理一直在家硬‘扛’,没想到‘扛’出这么重的病!”孩子家长悔不当初。 12岁的舟舟一周前出现阵发性咳嗽并伴有发热,家长害怕去医院会交叉感染,于是在家自行吃药治疗
直播:疫情期间 如何保护骨骼健康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布了《对上不必逞能、对下不宜逞强:疫情双方代表性人士都应该实事求是》的文章,开头直指媒体报道的“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的言论,表示,“新冠病毒流行完全不同于已
12月25日,有消息称,近期,北京市会将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统一配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医生指导辖区内新冠患者服用,进行抗病毒治疗。为保障科学合理规范使用该药物,12月26日下午,北京市会组织开展全市
“我被骗了。” 刘强东说道。 在12月的每个工作日,你总能在京东北京亦庄总部的会议室听到刘强东的声音:在面向京东全员的“线下经营理念学习会”上,提前录制好的长达四个小时视频被播放——刘强东的“独白”将近一个半小时,此后是刘强
自阿根廷夺得世界杯冠军之后,法国方面对这场决赛仍旧喋喋不休。 近日,法国球迷发起请愿书,要求国际足联重新安排世界杯决赛。目前,该请愿书已获得超20万次签名。在这一过程中,法国部分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世界杯结束后,法媒批评波
阴性女子去剪发被理发师劝走:走走走,没阳过不行! 12月25日,辽宁本溪。一女子到理发店准备理发,理发师自己阳过刚好转,害怕传染给顾客拒绝为其服务的视频,阴性女子去剪发被理发师劝走引发网友热议。店主汪先生表示该女子是老顾客,一般面对给自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