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甲骨文钧瓷龟甲片’向河南省档案馆捐赠仪式”在河南四通实业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是日,著名书法篆刻家傅伟华携手创作团队将创作出的一片“甲骨文钧瓷龟甲片”和甲骨文书法长卷《兰亭序》捐赠给了河南省档案馆,为颂扬黄河文明、传承传统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河南省档案馆馆长李修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杰,光明日报河南记者站原站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先琴,河南省政协委员、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席念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兰亭教育奖获得者王建国,河南省档案馆接收征集处处长王培正,河南省档案馆接收征集处一级调研员李建敏,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操高陵墓葬考古队领队潘伟斌,河南省直文联主席殷江林,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总商会副会长、博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曹永彬,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刘一田等出席了本次捐赠仪式。
“多年的书法、篆刻研习,也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文字传承的重大意义,激发了我进行文字传承,尤其是甲骨文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非)物质文化形象宣传大使傅伟华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用什么方法将甲骨文传承下去是他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2018年,傅伟华开始琢磨怎么利用一种既无污染、又不褪色、不变形、不腐烂的材质上刻上甲骨文,真正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去。后经反复思考材质确定采用钧瓷,在陶面上将甲骨文字镌刻上去,另一面是钧瓷的窑变釉色,采用物以载文的方式使两者通过完美结合创作出一种文化传承的艺术品——甲骨文钧瓷龟甲片。2019年9月,傅伟华和其合作团队经过一年多,数千次设计、反复试烧的“钧瓷龟甲片”终于烧制成功,并于当月19日在郑州举办了新闻发布会。
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席念平评价称:“傅伟华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篆刻家,近几年他潜心研究古文字的传承与开发,他用以刀代笔的形式,把甲骨文书法镌刻在钧瓷龟甲片上,开创了甲骨文钧瓷龟甲文创产品,创新传承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受到了书法文化界的广泛关注,相信他的文创产品一定会发展更好。”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刘一田则表示:“甲骨文钧瓷龟甲片在国内尚属首创,给了我们收藏界一个难得的收藏机会,根据其艺术精美程度,每片价值应该在二十万元左右,我个人认为它的升值空间无量。”
7月18日上午,荥阳市京城路街道组织辖区志愿者到居民楼院和京城农贸市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7月18日下午,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昌办事处组织综合行政执法队、党建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社区干部、社会公益人士、党员、环保志愿者,在文昌办事处环保志愿者之家,组织召开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座谈会,为创文工作建言献策。
盛夏七月,正是欣赏荷花的最美时节。为期两个月的2020淮阳龙湖赏荷旅游月正在火热进行。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各地各级文旅部门将通过对接政策服务、加快旅游基建建设、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一揽子利好举措,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旅游市场复苏。
郑志军制定帮扶计划从最“基础”做起,多走访,常帮忙,每次走访郑志军都会和其他扶贫干部一起,陪老人谈心,解决实际困难,让老人感到温暖和亲切。
近期,荥阳市京城路街道办事处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京城农贸市场排查活动,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2020年7月20日下午,荥阳市教育局组织140名校外培训机构分包督导员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创文督查暨规范管理工作培训。
这个暑假,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一小的同学们要乘上“文一号”时空列车开启“追寻红色足迹”“我们的城市”“劳动最光荣”三个项目群的学习。
只要一进入“办案模式”,曹文胜马上就变了样子,精力充沛、冲劲十足,不把案件办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同事们都十分佩服他,在通许县公安局有组织犯罪侦查大队,曹文胜是个不可多得的办案能手。
7月17日上午,郑州高新区沟赵办事处组织召开建工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推进会会议,在建工地项目负责人、工地大气污染防治专班工作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