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种网络信息不断涌现,纷繁复杂、真伪难辨。因此,加强正确的舆情引导,进行科学的信息治理,为新闻传播宣传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培养后备军,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发展的要求,更是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大主题。
第一,对标对本对方向,加强党对新闻宣传人才培养事业的全面领导。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新闻宣传人才,必须有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教育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冠疫情中出现的种种舆情问题更是充分说明了正确的舆论引导在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武装新闻院校师生的头脑,使之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
培养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归根到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新闻学科的教育绝不是简单培养具有新闻制作能力的工匠,而是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追求;有灵魂、有情怀的时代新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强“四个自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只有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才能自觉成为党和人民大众的耳目喉舌。在全球化、市场化和新媒体的今天,更应该牢牢对照党对新闻宣传人才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出有崇高理想、有正确方向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出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8年9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意见中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面对当前世界媒体格局变化和我国传媒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大力提高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造就一大批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思想过硬、业务超高的新闻传播人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集中体现,其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理论,不同于西方国家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新闻观,也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大众传播为依据的当代传播观,而是有其独特的理论内涵,是立足中国国情,不断丰富创新,总结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新闻工作者只有将其作为一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自觉地运用它审视自己的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将新闻宣传工作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近些年,有些媒体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出发点,一味无下限迎合部分受众需求,追求市场卖点、蹭热点博眼球刷流量,总总问题的出现都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指导,以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大局为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积极正面的事物。因此,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观察、分析新闻传播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做好新闻工作。用其科学的思想立场、理论原理和认识方法去开拓创新,发展求变,守正创新。
第三,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大地办教育。
真正教育出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绝不是停留在课堂将理论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讲理论,考前画概念,考试背定义,就算这门课合格结束了,那样培养出来的依然是只会码字的文字工,没有情怀、没有灵魂。如何解决价值观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如何落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解决什么是新闻,什么是价值观的问题。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深入基层,奔赴现场,到人民群众中去,为百姓发声服务。掌握最基层的一线素材,才能写出具有真情、打动人心的报道,才能将党的路线和方针宣传到位、讲解到位。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田间地头;扎根基层,深入实际。让学生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领略差异化的文化形态,感受不同的人文风貌,从不同程度上靠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对农民的关注、尊重、理解和维护,从方方面面关注社会、纪录时代、展现农村发展的变迁、风貌。有了足够的积累,学生们才能更有底气地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大量好的作品。
长期的接触和实践绝对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做个样子就草草收场。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没有亲身的感受和体会,只能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很难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只有扎根基层,深入一线,真正到群众当中,才能发现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才不会被一些道听途说的假象所迷惑。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与他们同吃同住,在交流中促进理解,在亲近中增进感情。普通人鲜活的故事可以给学生最直接的精神启迪,因为发自心灵的触动,学生们自然就能够俯下身子扎根基层、触摸乡土。学生们敢于吃苦了,用心投入了,在困难中感受意外,在震撼中得到感动,一次次深入基层山区的经历和磨炼,可能是他们一生难以忘记的宝贵经历,让学生们对生活、对生命、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职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受用终身。
“脚下有泥土,笔下见真情”,只有置身社会的大课堂,才能采撷出有温度的素材,讲出有灵魂的故事,写出“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作品。才能培养出饱含家国情怀、政治过硬、高素质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四、指导学生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有思想,就是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实要进行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将自己的思想成果融入新闻作品之中,写出有深度的作品。新闻学院在新闻人培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们培养多元、开放的思维方式,立意存高远,内容接地气。立意存高远,要指导学生突破他们最爱表现的校园爱情剧、家庭剧,站在时代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社会期待,符合时代精神;内容接地气,要在寻常陌巷中,寻找连民心、通民情,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人和事。把人民喜闻乐见的,有中国气派、人民气派的内容呈现出来。
有温度,指的是能够传递人间情感温暖人心的作品,作品中的温度,源自新闻工作“人民至上”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用充满人民情感的心去观察生活,用饱蘸人民情感的笔去报道新闻,才能够传递人间真情,传递温度。
有品质,就是要形成正确思路,作出科学判断,用事实描述事实,准确、客观地写出有思想、有内涵、有分量的作品,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传达对生活的热爱,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蕴,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以新乡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为例,学院一直践行训练标准——行走、观察、参与、传播. 多次带领学生外出采风创作,建立起“用影像传播美丽乡村,用纪录片唤醒根脉乡愁”的创作方向,在采访、调研和拍摄过程中,师生一同走进几十户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与他们同吃同住,跟拍多个普通的老乡、村民,纪录多个山村故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解中国不仅仅是了解城市,了解农村、了解基层才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实际。
每次带着学生走进大山、走进农村,他们对“三农”的理解很容易就可以立体化,他们边调研、拍摄,边沉浸在农村生活中,和农民、山民打交道,倾听他们的故事。通过开展一系列与乡村、生态、传统文明等相关主题的创作项目,让学生们触摸乡土、感知乡愁、铭记根脉,重构了他们对于乡土生活的判定。学生们在作品中深刻理解转型中的乡土中国,更加真切地了解生活,也更加加深了承担记录时代命脉和传播乡土人文关怀的社会责任感。2020年抗疫期间,学生关注实事,用手中的笔、肩上的摄像机助力抗疫,进行系列抗疫特别报道,创作援鄂抗疫医护人员事迹纪录片,受到广泛关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可触摸可感受的先进模范是最生动、最有力的教育,长年接触的人物,多年深入基层的采访,引领学生们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的熏陶和感染,获得心灵上的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抱负、有情怀、有境界,富有团结奋斗和奉献精神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新形势提出新要求,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必须紧跟时代,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当地,放眼未来,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融合,为社会锻造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引领莘莘学子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谱写新篇、贡献力量。(祁晓霞 刘激扬 贾菁)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指的是感染HIV的孕产妇通过抗病毒治疗、安全助产、合理喂养等干预措施阻断艾滋病病毒在妊娠、分娩及产后哺乳过程中将HIV传给胎儿、婴幼儿。
5月28日下午,平顶山市公安局召开全市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之寄递物流行业监管新闻发布会。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
太平人寿河南分公司“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自6月19日启动以来,传播推广“一起增强免疫力动7来8”视频拍摄在全省系统已成热点,
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HIV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只有三个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会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7月7日至7月8日,荥阳市卫生健康委艾滋病防治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荥阳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瑞祥医院2020年第二季度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
12月25日下午,鲁山县交警大队召开“平安守护”专项行动新闻通气会。交警大队支部书记刘连生,副大队长宋志学、吴延召、陈东华参加本次会议。
今天是第十九个记者节,鲁山县广电局组织新闻工作者走进豫西革命纪念馆举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优秀传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