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振西 通讯员 闫彩彦 文/图)疫情防控工作无死角、无禁区,每一个角落都是疫情防控的战场。只有走到一线去,认真做好每个细节,强化人文关怀,才能打赢这场战役,让广大群众体会到人文关怀,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用脚步丈量辖区每一个角落
早上8:30,在去疫情服务站的路上;上午9:21,在赶往下一个疫情服务站的路上;上午12:15还在祥瑞苑服务站询问党员群众出入情况…在对每一个站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详细、认真的督导检查后,他们就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服务站点。紧张的安排、密集的行程、高效的节奏,这是近两天沟赵党工委书记王凤霞,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弓书亮的真实工作写照。
36平方公里领域面积,34个疫情防控服务站,他们只用了2天时间就走完了1遍。他们始终坚持把辖区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真正走到群众家门口,走到疫情防控的重要卡口,真正地去切身体会防控一线卡口还存在哪些漏洞和隐患。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服务群众的距离,用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用标准细化每个细节
“咱们站点的点温枪能用吗?”这是王凤霞走到34个疫情防控服务站首先问的第一句话。“人车要分开,标牌标识要清楚,确保出入口人车安全。”弓书亮在锦和苑C3区向党员提出。针对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他们用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督促站点及时整改到位,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管理提档升级,实现服务站管理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确保疫情全面有效防控,全力保障每一位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筑牢群众安全防线,真正打通了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用暖心增加人文关怀
“非常时期,都要相互理解,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没有大事尽量不要出入。”面对个别群众的不理解,王凤霞、弓书亮总是心平气和,耐心地做群众工作,消除群众情绪。
“疫情面前,我们都是一家人。要加强对群众尤其是外地返郑群众的人文关怀。”王凤霞多次在服务站点向党员干部指出。在王凤霞、弓书亮的指导下,34个服务站几乎都建立了外来人员微信群,及时跟踪了解外地人员身体及生活情况,做好日常测温、人文关怀等措施。
“冬天尤其是晚上温度更低,值班党员肯定会受冻。增设封闭帐篷,保障站点党员温暖。”防控一线党员是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凤霞、弓书亮切实关心一线党员工作和生活情况,全力为一线党员提供物力支撑和精神关怀。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王凤霞、弓书亮等党员领导干部都在真正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相信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硬仗!
(高新区政务新闻热线13140103919投稿邮箱659446579@qq.com)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党中央及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慎终如始。
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促进经济向好发展,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敢于斗争,坚持人民至上,科学防控,加强国际合作,展现的中国精神成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力量之本、信心之源,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科学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寻求应对之策,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健康运行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合理解释、有效解决人类在自然界遇到的问题。只有科技实力强大,人类在面对大灾大疫时才不会茫然失措、无所适从。强大的科技支撑力,是在一次又一次大战大考中不断锤炼和提升的。
医学教育肩负着教育和健康两大民生工程,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内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面对人民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美好向往和高素质卫生人才的迫切需求,必须把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再加速再提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人民至上的情怀。
经过举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基本阻断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本土传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面对史无前例的严重疫情,我国何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果?这里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